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8篇
  免费   1789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456篇
妇产科学   460篇
基础医学   4594篇
口腔科学   417篇
临床医学   1742篇
内科学   3468篇
皮肤病学   237篇
神经病学   1430篇
特种医学   3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82篇
综合类   330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205篇
眼科学   258篇
药学   1727篇
  2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17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669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903篇
  2014年   1238篇
  2013年   1452篇
  2012年   1364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281篇
  2009年   1233篇
  2008年   1336篇
  2007年   1324篇
  2006年   1292篇
  2005年   1002篇
  2004年   921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2篇
  19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2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利培酮临床效应的个体差异与其代谢酶细胞色素P4 5 0 2D6 (cytochromeP4 5 02D6 ,CYP2D6 )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 88例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和 96例健康对照者作病例 -对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 8周 ,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osi tiveandnegativesymptomscale ,PANSS)评分评价利培酮疗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对CYP2D6exonⅠ的C188T位点突变进行检测 ,分析利培酮临床效应与其主要代谢酶CYP2D6 /C188T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上海地区人群的CYP2D6 /C188T突变率(弱代谢型 )为 36 .3% ,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 =1.15 ,df=2 ,P >0 .0 5 ) ,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78,df=1,P >0 .0 5 )。进行性别及有否家族史分组后分析 ,亦无差异存在 ,且CYP2D6 /C188T突变与利培酮临床效应之间并无相关性 (χ2 =1.12 ,df=2 ;χ2 =0 .0 3,df=1,P >0 .0 5 )。结论 未发现中国人CYP2D6 /C188T多态性与利培酮临床效应的个体差异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提取FH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结果:对1家2例临床诊断为FH的患儿及其父母从基因水平明确了诊断。LDL受体基因突变是位于第6外显子的移框突变,结论:PCR-SSCCP可以从基因水平对FH患者明确诊断,并可对先证者家族系成员早期诊断,以便提供咨询和指导。  相似文献   
63.
夏君慧  张旭  周赛君  林捷  叶好好 《浙江医学》2002,24(8):451-453,45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且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高血压组(P<0.05)。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者,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60岁以下起病者,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则与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无差别(均P>0.05),而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E DD基因型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现高血压时间是高血压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 ACE DD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早期发现及治疗高血压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64.
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别对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91例血脂、血糖正常且无糖尿病史者的apoE基因型、空腹血脂及载脂蛋白AI、AⅡ、B100、CⅡ、CⅢ及E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100、CⅡ、CⅢ、E水平及TG/HDLC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E/apoCⅢ比值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ε2等位基因组血清TG/HDLC比值较E3/3基因型显著降低;而携带ε4等位基因组血清apoAⅡ水平较E3/3基因型及携带ε2等位基因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TG/HDLC及apoAⅡ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ACE基因的16内含子上的287bp插入/缺失片段,确定ACE基因型。在各组间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ACE的DD基因型及其他易患因素对冠心病的作用。用冠状动脉造影标准确诊冠心病。结果:(1)冠心病组ACE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x^2分别为16.04,16.08;P均<0.01)。D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关联性较高(隐性作用时OR=2.15,P<0.01,显性作用时OR=2.84,P<0.01)。(2)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ACE基因型分布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一致(x^2分别为1.50,1.06,P均>0.05)。(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ACE的DD基因型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有相关性;(2)ACE基因型分布和D等位基因频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3)ACE的DD基因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将强迫症划分亚型。结果:强迫症患者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强迫行为组与强迫思想组的COMT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G/A基因型多见于强迫行为组。结论:COMT基因多态可能对强迫症的发病没有直接的作用,但G/A基因型可能对症状是否表现为强迫动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IL-1B-31及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B基因(IL-1B)启动子区域-31位点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多态性在中国南方人群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各基因型与胃癌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85例胃癌患者与265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标本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取基因组DNA,IL-1RN基因型采用PCR方法直接确定。IL-1B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型。结果:IL-1RN基因有5种基因型,分别是1/1、1/2、1/3、1/4、2/2型,其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81.9%、14.6%、7.0%、1.8%和1.1%。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1.6%、16.5%、0、0.8%和1.2%。各基因型在病例与对照组中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IL-1B基因-31位点3种基因型C/C、C/T、T/T在胃癌病例组中频率分别为21.8%、48.6%和29.6%。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7.9%、48.8%和23.3%。与C/C型比较,携带T/T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63.3%(OR=1.633,95%CI=1.014~2.628)。这一危险性在高年龄组、男性、饮酒、HP感染阳性、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中更为显著。结论:IL-1B基因启动子区域-3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该人群胃癌易感性相关;未发现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68.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主要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影响肾素 -血管紧张素等介导这一保护作用。但临床上雌激素替代治疗尚未得到肯定 ,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70.
To elucidate whether any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c acetylation and the risk for multiple sclerosis (MS), we determined this polymorphism, using sulphamethazine, in 71 patients with definite MS and in 268 age-matched controls. Thirty-seven patients (52.1%) and 151 controls (56.3%) were classified as slow acetylator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o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cetylator polymorphism and age at onset of disease in MS patient's group. Our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acetylator polymorphism and the risk for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