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5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510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297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822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1395篇
内科学   1151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234篇
特种医学   2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20篇
综合类   5014篇
预防医学   3077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1366篇
  4篇
中国医学   2984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905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874篇
  2004年   888篇
  2003年   807篇
  2002年   647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535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539篇
  1995年   506篇
  1994年   444篇
  1993年   405篇
  1992年   364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355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伤寒"无广义与狭义之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中,对"病"或者"病名"的忽视仍然是整个研究的一个瓶颈.由于忽视甚至放弃了对"病"的研究,而专注于研究"证",使得辨证论治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甚至混乱的状态.本文拟就病名"伤寒"有无广义与狭义之分做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6-羟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该药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6-OHDA组40只、灵芝孢子油 6-OHDA组40只.通过脑部立体定向法将6-OHDA注射到SD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建立6-OHDA大鼠PD模型,灵芝孢子油 6-OHDA组在造模前3 d开始给灵芝孢子油每天500 mg/kg,连续10 d.6-OHDA组喂食生理盐水做对照.造模后每周给予阿朴吗啡观察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4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对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①灵芝孢子油 6-OHDA组出现旋转行为的大鼠比例为10%,6-OHDA组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多巴胺手术侧含量/手术对侧含量在灵芝孢子油 6-OHDA组为(60.12±7.5)%,在6-OHDA组为(38.58±7.26)%.③在黑质致密带区灵芝孢子油 6-OHDA组的TH免疫阳性细胞及TH蛋白表达量均较6-OHDA组显著增多.[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6-OHDA大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并提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残存率,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调查湛江市区在采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主要是敌鼠钠盐)20年后,改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4年,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用非选择性实验进行抗药性研究,将其结果与4年前相关数据比较。结果两种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水平比4年前降低,特别是黄胸鼠。结论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性种群的地区,改用第二代产品,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994.
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推广溴敌隆新剂型,掌握溴敌隆颗粒毒饵使用技术,给今后大面积灭鼠提供良好的交替更换杀鼠剂。方法在贵州省余庆等5县(区)对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进行药效试验。结果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对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农田黑线姬鼠的适口性较好,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投药后15d,对家栖和农田鼠类的平均防制效果分别为84.23%和85.72%,平均取食率分别为31.99%和33.20%。各示范区农田大面积防制效果均达80.00%以上。结论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是一种较理想的商品毒饵,可以作为贵州省重点地区大面积灭鼠的首选交替杀鼠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伍氏病蚤和穗缘端蚤叮吸人血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伍氏病蚤雷州亚种和穗缘端蚤中缅亚种叮吸人血情况,评价它们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将试验蚤固定于受试者的前臂和小腿,让蚤自由叮咬吸血。结果伍氏病蚤的吸血率为63.48%,其吸血率与蚤的性别,以及人的年龄、血型和叮咬的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穗缘端蚤的吸血率为11.71%,它对人的血型和叮咬部位有选择性。结论2种蚤都能叮吸人血。伍氏病蚤较穗缘端蚤的吸血能力强,具有非常重要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调查,测定鼠密度和带毒率,采集病人血清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室外和室内平均鼠密度为10.0%。其中野外鼠密度为10.8%,居民区为9.0%。开化县鼠密度最高,达到14.5%。在捕获的室内鼠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5.87%,其次为小家鼠;在捕获的室外鼠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74.44%,其次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带毒率为5.21%,褐家鼠带毒率为4.18%。临床确诊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67.8%,恢复期血清分型鉴定,姬鼠(Ⅰ)型病人占60.91%,家鼠(Ⅱ)型病人占32.51%,另有6.58%的病人未分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58%。结论:我省属于以姬鼠(Ⅰ)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毒率仍然较高,需要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97.
辽宁地区伤寒沙门菌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辽宁省不同城市和大连地区2000~2004年伤寒沙门菌的同源性以及在遗传学上的关系。方法:实验采用EcoRI/MseⅠ型限制性内切酶、选择7种引物组合对25株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AFLP分型。结果:25株伤寒沙门菌分为16个基因类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呈现多态性分布;大连地区不同年份的15株菌存在多达14个多态型性;而其他3个城市共10株菌仅存在2个多态性,且遗传距离非常相近。结论:AFLP可以通过对内切酶组合的选择和特异性引物上选择性碱基组合的设计优化实验条件;AFLP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8.
999.
敌鼠钠盐致咯血误诊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咯血,近2月加重,伴轻度胸闷5天,开始咯血在每次吐痰时稍带一些丝样较新鲜血液,每天2-3次不等。近5天来加重,每天约6-7次,但量不大,每次约0.1-0.3ml左右。发病后.无盗汗、乏力钠差、发热.无皮肤及齿龈等处出血现象。以往有吸烟史,已戒除2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安阳市1990~2003年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1990~2003年报告发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种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自1990年以来报告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保持了总疫情的稳定。1990~2003年痢疾、甲肝、伤寒发病率分别控制在41.03/10万~139.27/10万、3.88/10万~45.08/10万、0.32/10万~3.00/10万之间;8~11月份为发病高峰;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年龄以儿童、学生、青壮年较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14年来安阳市肠道传染病疫情基本处于低水平,痢疾是左右总疫情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病种;甲肝对肠道传染病疫情有一定影响;伤寒对肠道传染病疫情不会构成威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适龄人群免疫接种,肠道传染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