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5篇
  免费   1009篇
  国内免费   723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54篇
口腔科学   126篇
临床医学   3750篇
内科学   4231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神经病学   1702篇
特种医学   12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19篇
综合类   6463篇
预防医学   1153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2520篇
  62篇
中国医学   1468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643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677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538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750篇
  2011年   1810篇
  2010年   1574篇
  2009年   1537篇
  2008年   1584篇
  2007年   1346篇
  2006年   1203篇
  2005年   1048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B.  Greg  Brown  John  Growley  宋善俊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2):124-126
过去15年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基础生物学和实验研究均支持下述假设: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动脉壁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种作用机制可抑制胆固醇酯通过巨噬细胞清除受体在动脉斑块内发生病理性沉积。胆固醇酯病理沉积是一种可引起斑块破裂及心血管事件的过程。同样,生物机制亦已确定,癌基因可被抗氧化剂阻断。  相似文献   
2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经皮冠脉介入性治疗有了充足的临床试验证据,对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依据正在进行,现就氯吡格雷全面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冠脉造影只能观察冠脉主要分支的狭窄情况,其检查结果有时与临床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将此方法说成是诊断的“金标准”,现在看来尚不全面。例如患过心肌梗死者,造影还可有相当比例冠脉无狭窄或狭窄并不重。冠状动脉内超声,有的可见冠脉畅通而粥样斑块不稳定,多排CT不用造影就可看到冠脉病变。冠心病临床诊断,目前一般分为三大类,包括七个病,作介入诊治的情况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5.
笔者观察了23例经颈动脉途径注射尿激酶联合静点东菱克栓酶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症(TOBS)的临床疗效,与23例静脉溶栓治疗病例进行了治疗48h后的对比,临床观察证明经颈动脉途径溶栓联合静脉降纤治疗TO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脑卒中所导致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越了冠状动脉疾病,积极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可降低这一社会负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临床病理学家Miller Fisher的研究即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随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逐渐成为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7.
1临床资料男性,70岁,入院前10d突然出现头晕,频繁呕吐,四肢无力,左侧更明显,不能站立。查体:意识清醒,精神差,语言不清,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半身痛觉减退,四肢肌张力降低,右侧肢肌力Ⅳ级,左侧肢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 )。四肢共济障碍,左侧明显。头颅MRI示两侧基底节、小脑及左侧中脑多发性脑梗塞。颈部MRA示右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图1)。颈部DSA示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80%。2005年1月19日行同期右椎动脉及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全麻,仰卧位。右锁骨上1cm处作横切口约6cm。切断图1术前颈部MRA左侧颈内…  相似文献   
28.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和10例肠系膜动脉标本(对照组),采用RT-PCR测定ABCA1 mRNA和视黄酸X受体α(RXRα)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BCA1及RXRα的蛋白表达水平.2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按病理分级,比较病理组织为Ⅲ级和Ⅰ级动脉粥样硬化组织间ABCA1 mRNA、RXRα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ABCA1 mRNA(0.79±0.04)和RXRα mRNA(0.73±0.04)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A1 mRNA与RXRα mRNA增加水平相关(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ABCA1蛋白表达(0.22±0.03)下调水平与对照组(0.53±0.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和Ⅰ级动脉硬化斑块ABCA1mRNA、RXR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及RXRα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确定UVB靶向光疗治疗局限性银屑病是否安全有效及是否存在量效关系。设计:随机、对评估者设盲对照研究。机构:泰国曼谷大学医院皮肤病门诊。患者:14例稳定性局限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干预:依据预定的最小红斑量(M EDs),随机给予患者不同通量的UVB靶向光线治疗,3次/周。在4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狭窄部位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比较术前、术后狭窄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34个月。结果 术后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但有脑出血的发生。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值得选择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治疗方法之一;多个部位支架置入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手术的技巧以及严格的适应证掌握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特别要警惕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注意患者的心理评价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