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3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80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764篇
内科学   57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30篇
综合类   1675篇
预防医学   28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50篇
  6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29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3大组:正常组(N组,n=7),对照组(C组,n=11)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组(H组,n=11)。C组、H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H组动物进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5 000 m,6 h/d,连续7 d者为H1组,42 d者为H2组),按计划完成实验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VEGFmRNA)、低氧诱导因子-1 α mRNA (HIF-1 α mRNA)、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VEGF mRNA、HIF-1 α mRNA、eNOS mRNA及VEGF蛋白持续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增高。结论: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能促进慢性缺血心肌内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2.
刺五加叶皂甙预处理对供心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刺五加叶皂甙 (ASS)预处理对供心保存效果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随机将兔分为对照组 (Control组 ) ;缺血预处理组(IP组) ;ASS预处理组 (ASS组 ) ;格列苯脲加ASS预处理组(Gli+ASS组 ) ;格列苯脲组 (Gli组 )。先行药物预处理 ,再离体灌注 ,停搏 ,4℃保存180min,最后行再灌注。观察心功能 (±dp/dtmax及其恢复率 )、心肌磷酸肌酸激酶 (CK -mb)释放量、心肌ATP含量和能荷(EC)。结果①与Control组比较 ,IP组和ASS组的±dp/dtmax恢复率均增加 ,CK -mb均降低 ,停搏180min的ATP及EC均提高 (P<0.05或P<0.01) ;②Gli+ASS组和Gli组分别与Control组比较 ,±dp/dtmax恢复率 ,CK -mb ,ATP和EC均无明显差异 (P>0.05) ;③Gli+ASS组与ASS组比较 ,±dp/dtmax恢复率 ,CK -mb,停搏180min的ATP、EC差异明显(P<0.05)。结论ASS预处理供心可以发挥和缺血预处理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开放KATP 是ASS发挥药物预处理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脑缺血耐受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庆华  唐静怡  王玉敏  王成章 《医学争鸣》2001,22(22):2094-2097
目的 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否有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 1994/ 1999既往有同侧 TIA的脑梗塞患者6 8(男 47,女 2 1)例 ,平均年龄 (6 1± 11)岁 ,并按 1∶ 1配对选择无 TIA病史的脑梗塞患者进行病例对照观察 ,采用加拿大神经缺损评分量表 (CNS)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 3mo后的神经功能状态积分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其他血管病危险因素如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及吸烟史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入院时及 3mo后 ,梗塞前有 TIA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积分为 7.2 5 6± 0 .734及 9.0 0 8± 0 .46 0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9及 P=0 .0 0 2 ) .结论 缺血耐受在梗塞前有 TIA的患者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4.
缺血预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兔在体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制成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P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结果:IP组心肌梗死面积与缺血面积的比率比IR组显著减少(P<0.05);凋亡指数IP组亦比IR组小(P<0.01),IR组心肌DNA Ladder形成明显,IP组DNA Ladder模糊不清,结论: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缓激肽 (BK)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 (IP)。方法 :观察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及缓激肽B2 受体拮抗剂B1650 组以及缺血预处理时加B1650 组各组缺血复灌前后心功能变化 ,并且检测复灌末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 ,使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MDA生成下降 ,SOD活性增加 ;加B1650 ,这种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缓激肽参与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的作用是通过激活缓激肽B2 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96.
采用热休克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 ,以诱导αB 晶状体蛋白的表达 ,并观察其对 1mmol·L- 1 的过氧化氢 (H2 O2 )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 :热休克预处理组心肌细胞中αB 晶状体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H2 O2 所致的细胞死亡率及LDH释放率降低 ,总抗氧化能力增强 ;H2 O2 可引起αB 晶状体蛋白从胞浆向胞核及微丝移位。提示热休克预处理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与其诱导αB 晶状体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αB 晶状体蛋白可能通过细胞内移位 ,保护某些核结构 ,稳定细胞骨架 ,并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 ,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对大鼠心肌具有缺血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  4 0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正常对照组 (NC ,n =13) :冠脉前降支下穿线 ,不结扎 ,旷置 10 5min ;单纯缺血 /再灌注组(I/R ,n =13) :冠脉前降支结扎 4 5min ,再灌注 6 0min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NEPC ,n =14) :腹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2 4h后操作同I/R组。以心电图 (ECG)、心肌梗塞范围及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 与I/R组相比 ,NEPC组显著缩小I/R后的心肌梗塞范围 (P <0 .0 1) ;减小了ECG的ST段上移幅度并降低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P <0 .0 1) ;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减轻了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缺血心肌有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肾脏因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要分组,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没灌注时间蛋白激酶C水平。结果 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均低于缺血再灌注,而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性差异;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蛋白激酶C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并且在再灌注2小时和6小时时,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 (I/R)模型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I/R心肌的延迟性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I/R和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NEPC) 3组 ,分别测定心肌梗塞面积、左室功能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及血清肌酸激酶 (CK)及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变化。结果 :预先注入去甲肾上腺素能明显减小I/R所致的心肌梗塞面积 ,改善左室功能 ,保护心肌超微结构 ,增强细胞稳定性减少细胞内蛋白酶的漏出。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可介导延迟性心肌保护效应 ,鉴于该法简便且无明显创伤更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对缺血再灌注的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选取肝脏损伤时的典型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酶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中中性粒细胞(MNs)浸润量等,比较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