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3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80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764篇
内科学   57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30篇
综合类   1675篇
预防医学   28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50篇
  6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CABG病人40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或异丙酚组(P组)。麻醉维持: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静脉输注芬太尼2~3μg·kg~(-1)·h~(-1);S组夹闭主动脉前,吸入0.5%~2%七氟醚,静脉输注芬太尼2~3μg·kg~(-1)·h~(-1),夹闭主动脉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静脉输注芬太尼2~3μg·kg~(-1)·h~(-1)。于切皮前即刻、CPB前即刻、CPB后即刻、回ICU后即刻、6、12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于麻醉诱导前、回ICU后即刻、6、12、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记录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点MAP、PCWP、CVP、HR和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皮前即刻和P组比较,S组回ICU后各时点CI升高(P<0.05)。与P组比较,S组回ICU后各时点cTnI浓度降低(P<0.05)。2组病人术后均无死亡;2组心肌梗塞、房颤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cTnI浓度>2ng/ml的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本文根据凝聚和絮凝原理,研究了无机盐和高分子絮凝剂加入量对枯草杆菌BF 7658α-淀粉酶分离液澄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钙可使α-淀粉酶发酵液的ζ电位降低,分离液的澄清度增加,用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来处理发酵液,则其分离液的澄清度较单用氯化钙为大,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如海藻酸钠加入量对分离液澄清度也有一定影响。实验中还发现,澄清的发酵液在10℃下贮存可保持澄清透明状态。  相似文献   
63.
64.
秦玉堂  潘玉梅 《临床荟萃》1998,13(14):637-638
1986年Murry等在犬心实验中首次发现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现象,即反复短暂的缺血发作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缺血中得到保护,从而减少心肌梗塞面积。最近临床研究认为心肌梗塞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处理状态,溶栓治疗易获得成功的再灌注,为此我们回顾性地观察了8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从临床方面研究心肌梗塞前有无心肌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延迟阶段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分别应用单磷酰脂A(MLA)、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心脏, 24 h对心脏进行较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检测心肌梗死范围、LDH释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另外分组检测MLA预处理0 min、15 min、30 min、60 min、NF-κB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 结果: MLA预处理减小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LDH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5 vs I/R)。同MLA预处理组相比, DDTC+MLA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LDH活性增高, 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预处理前相比,NF-κB活性在预处理后15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60 min下降(P<0.01)。与MLA预处理后15 min、30 min、60 min相比, 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与MLA预处理0 min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1) MLA预处理对24 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2) 核转录因子NF-κB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MLA预处理后NF-κB快速的核转移并激活可能是药物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后续持续性缺血视网膜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2VO),造成SD大鼠视网膜不完全性缺血,其中单纯缺血组直接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预处理组在结扎血管之前,采取重复两次2 min缺血-3 min再灌注的处理,实验对照组的大鼠术中暴露而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术后1、3、7 d,分别灌注取材。用体视学方法测量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用末端脱氧核苷酸缺口标记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视网膜后续持续性缺血的影响。 结果: 预处理缺血组大鼠视网膜各层厚度均薄于一般缺血组;缺血所致的凋亡细胞数目较少,仅见于内核层,术后1-7 d节细胞层内未见有凋亡细胞,节细胞数密度无明显变化;bcl-2的表达弱于同一时间的单纯缺血组。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是否对缺血/再灌注(I/R)脑细胞具有保护效应及其与微循环调节功能间的关系。方法:I/R与IPC组大鼠均复制脑I/R损伤模型,IPC组增加于I/R之前24h进行的短暂脑缺血预处理。动物均开颅窗观察缺血前、缺血后、再灌后脑软膜微循环指标;并取脑组织作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缺血损伤情况。结果:I/R组TTC染色后大多数出现不规则的缺血损伤的淡染区,而IPC组明显少见。IPC组缺血及再灌之后毛细血管累计总长度、微循环血流量、微血管内血流速度之相对增加值均大于I/R组。I/R组于再灌注之后有无复流现象;而IPC组此时呈灌注增加的过程。结论:IPC通过提高微循环的调节功能,促进毛细血管的相对性开放和血流的相对性加快,减轻缺血期组织血流低灌注和再灌注期无复流现象,从而对I/R脑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中apelin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缺血/再灌注组(IR),预处理组(IP),假手术组(SH)和正常对照组(NC)。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apelin-36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apelin的表达,RT-PCR方法探讨大鼠心肌apelin mRNA表达。结果(1)血浆、心肌组织apelin-36浓度:IR的含量分别比NC低36.1%、45.6%(P<0.01),IP分别比NC低23.8%、24.7%(P<0.01)。SH与NC、IR与IP比无差异(P>0.05)。(2)apelin免疫组化染色吸光度值:IR与IP比NC分别低65.3%和36.8%(P<0.01,P<0.05),IR比IP低45.1%(P<0.05)。SH与NC无差别(P>0.05)。(3)心肌apelin mRNA的水平:IR是NC的40.2%(P<0.01),IP为NC的65.2%(P<0.05),IR是IP组的38.3%(P<0.05),SH与NC无差别(P>0.05)。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过程中,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apelin-36蛋白及基因表达下调,提示apelin在该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 (hypoxicpreconditioning ,HPC)对于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 (NF κB)表达的影响 ,及其在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制作缺氧 /复氧 (H/R)模型 ,以荧光素染料Hoechst3 3 2 5 8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 ;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 ,以新PKCε亚型 (nPKCε)特异性抗体测定nPKCε相对蛋白含量 ;以抗NF κB抗体检测NF κB的表达 ;并以PKC抑制剂H7与心肌细胞预孵育后 ,观察H7对于HPC诱导的PKC和NF κB表达上调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缺氧复氧造成心肌细胞凋亡 ,HPC可以降低心肌细胞H/R后凋亡率 ,并诱导nPKCε和NF κB表达上调 ;PKC抑制剂H7可以消除HPC诱导的PKC、NF κB表达上调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 :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 ,其机制涉及PKC介导的NF κB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是否参与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H2O2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NF-κB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NF-κB的核转移。结果100μmol/LH2O2预处理PC12细胞90min可显著地抑制300μmol/LH2O2引起的细胞凋亡,并可明显地上调PC12细胞NF-κB的表达及促进NF-κB的核转移,同时也能上调HSP70和HSP90的表达。NF-κB的抑制剂TPCK阻断NF-κB表达,并显著地阻断H2O2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及HSP70和HSP90的表达。结论HSP70和HSP90参与NF-κB介导的H2O2预处理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