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631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71.
目的分析3起霍乱疫情病原O139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探讨O139霍乱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湖北省3起霍乱疫情分离鉴定的35株O139霍乱弧菌菌株用水煮法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肠毒素CT基因;取新鲜培养的菌株,制备约4.3个麦氏单位的细菌悬浮液,经裂解、洗涤及限制性内切酶NotI和Sfi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用凝胶成像仪获取电泳图像,分析DNA片段并用BioNumerics V4.6软件UPGMA方法(复选Dice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O139霍乱弧菌ctxA基因PCR扩增产物约为308bp,分离自聚餐食用的凉菜、病人、带菌者及厕所标本(对应病人家)O139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经NotI酶切分为9种PFGE带型,SfiI酶切分为6种PFGE带型;A市2株病人分离菌和4株带菌者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077+KZGS12O139.CN0054,B市1株病人分离菌和1株厕所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302+KZGS12O139.CN0058,C市和D市分离菌株优势型为KZGN11O139.CN0276+KZGS12O139.CN0007,包括3株食品分离菌、2株厕所分离菌及16株病人和带菌者分离菌,另有6株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结论 2012年湖北省霍乱疫情特点为散发以及聚餐导致的局限暴发,3起疫情的分离菌株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多样性,其中2起为单一菌型感染,1起为混合菌型感染,传染来源复杂且不明确,提示应加强霍乱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构建含变异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嵌合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LDH编码基因ldh和CT编码基因ctxB,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32a(+)上,通过限制性内酶切、PCR和序列测定分析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PCR扩增得到了ldh和ctxB;构建的质粒pET-LDH/CTB经KpnⅠ、XhoⅠ双酶切和目的基因PCR检测,均得到1.4 kb大小的片段,与预计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同;质粒pET-LDH/CTB中插入的ldh序列与GeneBank中ldh比较同源性为98%,ctxB的同源性达99%,插入的相位正确;经IPTG诱导表达了约70×103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变异链球菌LDH和CTB嵌合表达质粒pET-LDH/CTB,并正确表达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1株从菌血症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的耐药性及基因组特征。方法使用肉汤稀释法和全自动药敏分析仪测定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 使用二代基因测序和纳米孔测序获得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序列, 使用BLAST在线比对与CARD、Resfinder、ISfinder、VFDB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 明确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插入序列和毒力基因等, 使用MEGA 5.1软件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遗传系统发生树。结果霍乱弧菌SH400为O139群产霍乱毒素的菌株, 携带了多个毒力相关基因和4个毒力岛。该菌株对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并携带了相应的耐药基因。该菌株携带了大小为172 914 bp并且含有10种耐药基因的IncA/C型质粒。结合基因组进化关系发现, 菌株间携带耐药基因和耐药质粒的情况呈现出一定聚集性。菌株SH400的传统ST型为ST69, cgMLST型为与cgST-252高度相似的新型别。结论该株O139群霍乱弧菌携带ctxAB毒力基因、多种耐药基因和IncA/C型质粒, 且存在多重耐药岛。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黏膜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经鼻内免疫诱发旋毛虫感染的黏膜免疫。方法 24只NIH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①CT-B免疫组(CT-B);②正常对照组(C);③CT-B免疫感染组(CT-B+INF);④单纯感染组(INF)。CT-B组和CT-B+INF组每周经鼻免疫1次(幼虫抗原100μg、CT-B10μg),共3次,末次免疫后1周,CT-B+INF组和INF组同时给予200条旋毛虫幼虫攻击感染,感染后一周,检查小鼠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CT-B组与C组于CT-B组末次免疫后7日,CT-B+INF组与INF组于攻击感染后7日,对各组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进行比较。结果 与单纯感染组相比,CT-B+INF组肠道成虫数明显减少,雌虫生殖力明显降低,成虫与新生幼虫减虫率分别为89.95%和74.93%。CT-B+INF小鼠肠黏液sIgA、血清IgA较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0.29±0.07vs0.09±0.02,0.25±0.09vs0.08±0.01,P<0.001);而两组IgG1和IgG2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T-B+INF组小鼠肠黏液sIgA、血清IgA较INF组小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78±0.25vs0.08±0.15,0.42±0.10vs0.10±0.10,P<0.001),而两组IgG1和IgG2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CT-B不仅能提高局部黏膜sIgA水平诱导局部免疫应答,还能提高IgA水平诱导全身  相似文献   
75.
吴昭新 《临床医学》1993,32(4):281-282
  相似文献   
76.
韩辉  伍波  张波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3,38(3):246-248
2023年2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4种,涉及235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5个)、猴痘(110个)、登革热(26个)、麻疹(17个)和霍乱(16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病毒病(100.0%)、尼帕病毒病(72.7%)、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52.6%)、拉沙热(16.4%)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5.6%)。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疟疾、霍乱、麻疹和登革热。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登革热和尼帕病毒病;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侵袭性A群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77.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19,34(9):779-781
2019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8种,涉及79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32个)、麻疹(30个)、霍乱(10个)、西尼罗热(8个)和脊髓灰质炎(8个)。 病死率位于前4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66.8%)、中东呼吸综合征(34.5%)、拉沙热(22.1%)和西尼罗热(9.2%)。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麻疹、霍乱和西尼罗热。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埃博拉出血热、鼠疫、霍乱、黄热病和拉沙热;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登革热;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和麻疹;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西尼罗热和麻疹。  相似文献   
78.
<正>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解放前,我国的霍乱主要由O1群古典生物型引起,1961年我国广东省首次出现El Tor生物型霍乱流行[1],1993年,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生O139血清霍乱[2]。上海市宝山区从1962年开始流行霍乱,当年本地人口病例数59人,发病率为12/10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2000年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霍乱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霍乱调查表对2000年霍乱的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和带菌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钦州市钦南区共报告霍乱病例25例,其中16例为散发病例,9例为爆发病例,发病率为6.64/10万,疫情波及5个乡镇,18个村;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82岁,50岁以上人群占绝大多数(76%)。农民24例,学生1例;临床分型,轻型病例15例,中型3例,重型7例。血清学及噬菌体——生物分型为小川1b型。结论:2002年钦州市钦南区霍乱以散发为主,轻型病例占多数,发病人数趋向于中老年群体。  相似文献   
80.
P356 海地进行O1群产毒霍乱弧菌水环境贮主的监测 到2010年10月距海地第一次有记录的霍乱流行已100多年。由于病例不断发生而提出了海地流行的霍乱弧菌是否已在环境中存在贮主的问题。2012年4月-2013年3月间,我们对Gressier和Leogane两镇附近的14个环境采样点进行监测。179份水样中3份(1.7%)分离出01群产毒性霍乱弧菌埃尔托生物型,从另外的3份样品中分离出非产毒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