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0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16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1256篇
预防医学   79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80篇
  6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91.
2020年6月中旬,北京市新发地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共确诊新冠肺炎患者65例。通过临时改建隔离留观病房,建立隔离留观病房工作机制与工作流程,探索适宜的会诊方法等措施,保障了隔离留观病房的平稳运行。通过总结、分析疫情期间患者就诊情况及诊治效果,认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患者的就诊行为有一定特点与规律性,隔离留观病房在新冠肺炎排查、诊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运行隔离留观病房。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模型探讨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济南市789名社区老年人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进行为期10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化版和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进行两次测量(T1和T2)。结果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均具有一定稳定性;2个时间点的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均呈负相关(r=-0.429,-0.327,P<0.001)。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T1抑郁症状后,T1社会隔离显著预测T2抑郁症状(β=-0.136,P<0.001);控制T1社会隔离后,T1抑郁症状对T2社会隔离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750)。结论 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前因变量,社会隔离可以显著预测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无症状感染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5月10日,西安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男12例,女13例),中位年龄46.0(18.5,65.0)岁,占全市17.24%(25/145)。其中15例(60.00%)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例(32.00%)有湖北旅居史,2例(8.00%)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3例(92.00%)经聚集性疫情传染源溯源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1例(4.00%)为协查外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现,1例(4.00%)为筛查高危地区来陕人群发现。25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到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17.0 d,集中医学观察开始至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8.0 d,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至转阴出院中位时间为14.0 d。CT显示78.57%(11/14)无症状感染者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小结节影、斑片状影、磨玻璃样影和边界欠清晰状况。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经聚集性疫情调查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及时全面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疫情持续传播。肺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早期排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4.
我科自 1990— 0 5~ 2 0 0 0 - 0 5月共收治性病人2 2 8例 ,其中淋病 86例 ,尖锐湿疣 76例 ,梅毒 66例 ,经医护人员管理、护理、治疗 ,隔离无 1例交叉感染现象 ,凡在我科治疗的性病人 ,都表示不再成为性病传播者 ,现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性病病人的行为管理1.1 不正常性行为是性病的根源 ,所以此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于其它病人 ,通过对性病人的行为观察 ,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羞愧 ,整天沉默少语。另一种是态度玩世不恭。污秽语、自暴自弃 ,在众人面前无所顾忌 ,袒露自己的放荡行为。对于后一种类型的性病人除正常的医疗护理外 ,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诊治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7例术前得到确诊,8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熟悉肺隔离症解剖学特点,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7.
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设施如何启动并维持合乎标准的环境,是值得思考和探讨和问题。本文从微生物学、外科学等角度出发,结合本中心“重点区域净化”的工作经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8.
为促进本市各级医院更好地执行市卫生局下发的《上海市医院肠道门诊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从提高医院肠道门诊消毒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肠道门诊因自身消毒隔离问题引起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为出发点,通过1999年5月中旬对本市部分医院肠道门诊监督检查情况剖析,阐明了医院必须强化肠道门诊消毒管理的观点。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本市一、二、三级医院全复盖检查,共查医院311所,剔除未开设肠道门诊医院7所,实际统计医院304所。其中一级医院检查204所,二级医院检查79所,三级医院检查21所,…  相似文献   
99.
人参根及茎叶皂苷 50~200 mg/kg能使群养小鼠的自发运动量明显增加,8周隔离饲育小鼠比群养小鼠自发运动量明显增加,人参根皂苷能使其剂量依赖性降低,而人参茎叶皂苷影响不明显;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试验中,隔离孤独饲育小鼠比群养小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t=4.356,P<0.001)。人参根皂苷 50~200 mg/kg使孤独饲育小鼠的睡眠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延长,200 mg/kg组与对照组比较,t=3. 665,P<0.01。并能使 8周隔离饲育的小鼠 20 min内连续攻击时间有意义地下降(t=4.540,P=0.001),但人参茎叶皂苷效果不明显。证明人参根及茎叶皂苷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同时人参根皂苷还具有中枢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0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因14小时内腹泻白色水样便30余次,呕吐胃内容物8次,于2001年9月8日入院。查体:T36.5℃,P96次/分,R22次/分,BP100/82mmHg。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