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567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38篇
预防医学   520篇
药学   359篇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测定337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了解产酶株组与非产酶株组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ESBLs株,采用K-B法测定产酶株与非产酶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31株肠杆菌科细菌为产ESBLs株。1998~1999年度产酶率(12.9%)显著高于1996~1997年度产酶率(4.2%)。产酶株组对3代头孢和氨曲南、安美汀、特美汀耐  相似文献   
32.
刘自贵  谭成  陈敏  李大江 《四川医学》2000,21(12):1104-1105
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引起医院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1] ,本文就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确诊为阴沟肠杆菌肺部感染 7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医院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2 ] ,痰培养 2次或 2次以上阳性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 X照片确诊。 78例肺部阴沟杆菌感染患者中男性 51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16~ 82 ( 4 9.61±12 .2 4 )岁。住院时间 9~ 2 2 1( 4 0 .12± 14.16)天。 78例均有严重基础疾病 (表 1) ,其中有 2 ,3,4种并发病者分别为 2 1( 2 6.92 % ) ,11( 14.1% )及 8例 ,5例为多器官…  相似文献   
33.
急性肾炎水肿期属祖国医学水肿门的阳水范围。常因外感风寒、风热或寒湿引起。其病机如《景岳全书》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阳.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说明了水肿与脾怖肾三脏之阿的关系,以肾为本.以啼为标,以脾为中流砥柱,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因为急性肾炎病程短.兼有发热恶寒等表证,无论病起是风寒。  相似文献   
34.
用麦康凯(MCA)培基粉作基础,加入6苯甲酰萘基磷酸二钠盐改良MCA培养基。经多种肠道菌检测证实本法可同时观察乳糖和磷酸酶反应,在原始平板上根据菌落的颜色,直接区分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之菌落,简化了鉴定手续,节约了鉴定时间,对进一步选择鉴定板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测定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  自分离的阴沟肠杆菌 35株 ,采用Fortune.Ims细菌分析药敏鉴定仪测定此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结果  药敏监测结果 ,敏感率 >5 0 %的抗生素有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呋喃妥因、氨曲南。 结论 临床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 ,耐药现象严重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实验。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近期天津市社区和院内获得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分离的95株阴沟肠杆菌。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中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占53.7%。主要疾病是肺感染,占85.3%。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其次是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和氨节西林,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44.4%—6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25%和29.5%。结论:治疗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菌药,重症感染可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37.
目的尝试建立易于操作、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方法.方法在标准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纸片上分别附加0、10μg、20μg、30μg、40μg、50μg氯唑西林,按标准纸片扩散试验程序分别测定未附加氯唑西林时和附加氯唑西林后上述纸片对108株受试菌的抑菌环直径,根据氯唑西林对4种抗生素的增效作用判断受试菌是否高产AmpC酶,检测结果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维试验证实,在108株阴沟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32株,非高产AmpC酶菌株76株.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时,如果分别考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0.6%(29/32)、68.8%(22/32)、65.6%(21/32)、59.4%(19/32);如果同时考虑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达到了100%(32/32).同样条件下,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76株非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未发现假阳性菌株.结论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可以替代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特异性地检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而且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C结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株的筛选,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并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对3株高度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和1株敏感菌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测序的菌株与E。cloacae p99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4.6%。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产AmpC酶耐药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至低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其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39.
101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调查分析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4月-2002年11月从临床分离的101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耐药情况。结果: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99.00%、87.13%,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于50%,对关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40%,亚胺培南对90%以上的分离株具有抗菌活性。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严重。结论:阴沟肠杆菌耐药水平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亚胺培南对其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统一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实验,以美国NCCLS文件为判断标准,每次监测均有质控数据。结果 共有11家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实验室参加耐药性监测,三年共统计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3147株。结论 对肠杆菌科细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可考虑为临床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相对较低,可选择用药。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将来可能成为临床一线药。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萘啶酸等耐药率相对较高,应慎用。氨节西林的耐药率很高,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