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29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莱姆病是 1 975年发现的传染病 ,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人类感染后表现为皮肤、心脏、神经、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症状。全球已有五大洲近 30个国家有本病报告。我国1 986年在黑龙江首次报道该病 ,现已证实至少 2 2个省 (市、区 )有莱姆病流行。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 ,但青壮年发病最高。1 975年该病首次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时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关节炎 ,对健康损害严重。为了解天津市蓟县青少年学生莱姆病感染状况 ,笔者于 1 998~ 1 999年在县内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根据蓟县不同地理环境分别从山区、半山区…  相似文献   
12.
高燕鲁 《山东医药》2007,47(28):49-49
例1:男,60岁。4 a前因感冒发热,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之后皮疹持续出现,按皮炎治疗无效。患者同时有畏光、眼部疼痛,按结膜炎、角膜炎久治不愈。3 a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双下肢沉重感,按关节炎治疗无效。1个月前出现左下肢无力、精神烦躁。查体见躯干及上、下肢皮肤散在斑片状红色斑丘疹,以下肢为重。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视力下降,双睑结膜有滤泡。左下肢肌力Ⅲ级。  相似文献   
13.
莱姆病致外展神经麻痹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为媒介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可致全身多系统病变 ,眼部多累及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神经、视网膜及血管 ,可发生炎性病变和继发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少数患者眼部运动神经受累 ,发生麻痹性斜视[1] 。该病于 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先发现并流行 ,故称莱姆病[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 1990年开始发现此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 ,每年夏季 (5~ 7月 )流行 ,主要侵害皮肤、神经系统、心脏、关节及眼部。荧光免疫血清学检查为临床诊断莱姆病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我院 2 0 0 1年 5~ 8月共收治莱姆病患者 135例 ,…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的莱姆螺旋体抗体,对我省部分人群进行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查5个地区13个县2460人,检出阳性21人,总感染率0.85%,可疑74人,可疑阳性率3.86%。7个县检出阳性。以坝上草原牧区感染率最高,其次为平原,山区最低。调查表明,我省人群有莱姆病人及感染,得出的肯定结论在河北省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罕见病例综合报道梁昆仑姜肇琴安中平张文华耿德勤庄柏翔沈霞侯瑞华赵贵芳付文农施和勋李华崔玉顺本刊编辑部综合本刊收到不少病例报告,有的颇为罕见,现综合13位作者所写的5篇报道如下。一、匹克病梁昆仑、姜肇琴、安中平:报告一例匹克(Pick)病。系男性,3...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南段莱姆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4~6月,我们在大兴安岭南段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调查,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496人居民血清,38人血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效价≥1:128。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调查,确诊莱姆病病例22例;从26只全沟硬蜱分离出4株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17.
BURNS医生:C先生是一位诊断为慢性莱姆病的58岁男性。他居住在波士顿郊区,职业是顾问,有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东北林区莱姆病的调查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8年我们在牡丹江和延边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一些林场莱姆病的患病率和自然感染率较高。大青林场共有人口1 030人,在检查的628人中,发现莱姆病患者37例。在小白林场人群中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伯氏包柔氏体自然感染率为22.5%。从牡丹江林区收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出了3株包柔氏体,其中M7菌株经单克隆抗体测定和电镜观察,确证为伯氏包柔氏体。在医院收集162份疑似森林脑炎病人血清,其中38份血清抗伯氏包柔氏体抗体阳性。对15例经临床和血清学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治疗,证明大剂量青霉素可以治愈全身性红斑。并从1例慢性游走性红斑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包柔氏体。  相似文献   
20.
莱姆病螺旋体60kD抗原的基因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质粒pAT153为载体,构建了莱姆螺旋体全细胞DNA基因文库,用菌落原位固相酶斑法从文库中初选出一株表达60kD抗原的克隆子,命名为pLW227。经免疫印迹分析、核酸杂交、连续亚克隆分析,证明此重组菌株表达了莱姆螺旋体60kD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表达单位为2.2kb或更小,位于莱姆螺旋体的染色体上。该抗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莱姆病的致病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