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9篇
  免费   1056篇
  国内免费   693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578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2607篇
内科学   2310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298篇
特种医学   3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13篇
综合类   4550篇
预防医学   939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581篇
  19篇
中国医学   541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840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798篇
  2020年   670篇
  2019年   608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2型糖尿病易合并脂肪肝,约75%的患者两病共存。糖尿病出现肝脏损伤时,许多药物不利于糖尿病的良好控制,而患糖尿病后可以出现肝脏脂质代谢紊乱、脂蛋白合成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又是形成及加重脂肪肝的重要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情况。方法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另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比值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组织因子(TF)的失衡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组织因子途径(TF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报道不少。本研究拟观察AMI发作期间上述各值的变化及其与AMI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6.
病例介绍(1)病例1:一名68岁的男性患因48h前误食不知名的蘑菇转入当地医疗保健机构。临床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和肝炎。实验室检查提示总胆红素4mg/dL,转氨酶在2000U/L水平,凝血酶元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1。  相似文献   
57.
老年冠心病患者止凝血功能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止凝血功能和血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0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对照者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P-选择素(P-selectin)、D-二聚体(D-D)水平,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Lp(a)浓度,并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FG、TAT、vWF:Ag、P-selectin、D-D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除HDL-C逐渐降低外,其余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FG、LDL-C、Lp(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且LDL-C、Lp(α)与FG水平相关。结论FG、LDL-C、Lp(α)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起协同促进作用;血浆FG、TAT、vWF:Ag、P-selectin、D-D浓度的动态连续监测对体内高凝状态和冠心病预防具重要意义;临床抗凝和降纤治疗与降脂治疗宜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58.
例1患者男,65岁,2004年上半年发现进行性消瘦,食量渐减,常感乏力。10月初感双侧前肋及背部疼痛,渐加重。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质偏硬,皮肤无黄染。实验室检查:AFP760μg/L,CEA71μg/L,ALT75U/L,谷草转氨酶(GOT)40U/L,碱性磷酸酶(AKP)110U/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2.0。CT检查示肝右叶高密度块影。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因背、肋骨疼痛行^99Tc^m MDP骨显像,显像结果: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呈对称、均匀状,但肝影及升、横、降结肠显影清晰(图1)。  相似文献   
59.
机械瓣膜置换抗凝监测及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及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分别监测PT、PTR、INR。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1.4~2.4),通过对这组病人的术后观察总结出不同的抗凝标准对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本组发生血栓1例(2.63%),未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最终INR(1.90±0.3),口服华法林剂量(2.8±0.6)mg。结论 1)INR取代PTR作为抗凝强度监测指标,校正了使用不同敏感度试剂给PT测定结果带来的偏差,同时使抗凝强度具有可比性。2)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率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