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205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3篇
综合类   797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62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对进展期及晚期肿瘤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也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基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论,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已经进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时代.而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金标准的基础上,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更需考虑个体化.结直肠癌肝转移虽然是晚期疾病,但关于其治疗的研究非常活跃,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肝切除是标准治疗方法,并且也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因此,判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可切除性显得尤为重要.外科医师是结直肠癌诊断治疗临床实践的最重要参与者,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复方斑鳌胶囊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结肠癌肝转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氟尿嘧啶注射液2 800 mg/m~2持续泵入46 h,第1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注射液4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85 mg/m~2,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斑鳌胶囊,3粒/次,2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6.7%、77.5%;治疗组的分别为46.9%、89.7%;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9%、87.7%、6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65.3%、46.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下降、周围神经病变和皮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鳌胶囊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10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层厚5mm,重建间隔5mm;以2.0~3.0ml/s速率静脉注入100ml含碘造影剂后60~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按病灶逐一对照。结果 触诊与病理学检查揭示了184个肝转移灶,螺旋CT扫描正确预测了其中的156个,总体检出率84.8%,阳性预测值96.0%,假阳性率3.8%(7/184)。在72例患者的76例次手术中,71例次为可治愈切除,可切除率为93.4%(71/76)。病例五年生存率为54.2%。结论 螺旋CT扫描应被看作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或最佳术前检出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结合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提高病理诊断率,解决临床医疗难题.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8岁,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3年余,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2级,各组淋巴结2/10 (腋下0/8,前哨2/2),IHC:ER(+)约80%,染色强度为中度,PR (-) ,c-erbB-2 ( -);ki67 指数5%;p53 ( -). 依次行多西他赛化疗四周期,口服瑞宁德内分泌治疗六个月,口服中药治疗两年(一年口服三个月) ,现经CT发现肝左内叶可疑病灶,为进一步确诊病灶有无及性质来院超声科行超声造影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CRCL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64例资料,绘制其术后远期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曲线.对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第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2.1%、57.1%和26.0%,中位生存期为32(1 ~162)个月;术后第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9.4%、38.4%、25.0%和1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术后30 d死亡率为1.2%.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率为46.3%,其中,边缘复发5例(6.6%),同一肝段复发7例(9.2%),邻近肝段复发7例(9.2%),远隔肝段复发13例(17.1%),多发肝段复发44例(57.9%).各复发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2).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0.03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P =0.013)、原发瘤区域淋巴结转移(P =0.043)和肝转移瘤切缘(P =0.012)与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 =0.021)和CEA(P =0.015)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率高,原发瘤分化程度和术前血浆CEA水平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热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异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CRLM)的疗效,探讨热消融的潜在合适人群。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治疗的319例CRL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ing match, PSM)平衡患者基线资料。运用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危险因素。两组间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按照1∶1比例,PSM后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各匹配92例患者。热消融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9(95%置信区间37~76)个月,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原发肿瘤T分期、转移瘤数目、转移瘤最大直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手术切除组相比,热消融组肝脏复发率较高(59.8% vs. 23.9%,P<0.01),无病生存期较短(10个月 vs. 33个月,P<0.01),但住院时间更短(7.0 d vs. 14.0 d,P<0.01)。亚组分析使用匹配前的319例样本进行,显示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和手术切除的中位总生存期相当(29个月 vs. 42个月,P=0.35);非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  结论  手术切除CRLM的疗效优于热消融治疗,但在早期复发患者中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其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3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进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2年生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随访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RR为21.95%,DCR为68.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2%、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降低,2年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43.90%,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脱发、腹泻、呕吐、肝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变、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出现,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近期疗效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了解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适应证以及新辅助化疗增加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机会。结果丈献及实践证实,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效果。结论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出现肝转移,而且发生肝转移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因此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肝转移信号通路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RAS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54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的患者资料,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6例,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年龄21〜83岁。比较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 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分别为247例和109例。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4个月,突变型为30个月。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病生存率均优于突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转移出现间隔≤12个月(HR=1.673,95%CI:1.016~2.637)、肝转移瘤最大直径>5cm(HR=1.717,95%(CI:1.102〜2.637)、RAS基因突变型(HR=1.836,95%CI:1.322〜2.55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RAS基因突变型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