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17篇
  免费   4215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耳鼻咽喉   266篇
儿科学   563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2637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6588篇
内科学   4387篇
皮肤病学   421篇
神经病学   1401篇
特种医学   16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1529篇
综合类   13590篇
预防医学   11139篇
眼科学   393篇
药学   5102篇
  66篇
中国医学   3171篇
肿瘤学   1788篇
  2024年   695篇
  2023年   2424篇
  2022年   2026篇
  2021年   2434篇
  2020年   2298篇
  2019年   1974篇
  2018年   1042篇
  2017年   1373篇
  2016年   1710篇
  2015年   1847篇
  2014年   2761篇
  2013年   2697篇
  2012年   3211篇
  2011年   3083篇
  2010年   2666篇
  2009年   2344篇
  2008年   3639篇
  2007年   2750篇
  2006年   2122篇
  2005年   2554篇
  2004年   2047篇
  2003年   1874篇
  2002年   1365篇
  2001年   1274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495篇
  1998年   421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表达率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116例喉癌患者,随访≥2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外周血PAC-1和CD62P阳性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2±1.76)%和(22.87±3.13)%,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且在喉癌患者PAC-1表达和CD62P表达呈正相关性(r=0.238,P<0.05)。T3-T4分期或N2-N3分期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分期或N0-N1分期患者(P<0.05)。另外远处转移组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组(P<0.05);随访期间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69%。复发喉癌患者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02±0.85)%和(21.84±1.17)%,明显高于未复发的喉癌患者(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PAC-1和CD62P是喉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喉癌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2.
蒋佳洁    潘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0,(11):1945-1949
目的 研究2009-2018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以乡镇为单位的手足口病数据,进行三间分布描述,利用ArcGIS 10.1软件制作专题地图。结果 资阳市2009-2018年累计报告病例1919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72/10万,虽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各乡镇均有手足口病报告;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5-7月和9-11月,其中5-7月为主高峰,9-11月为次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44[DK]∶1,5岁以下儿童共发病18209例,占比为94.9%。2015年之前优势毒株为EV71和CoxA16,2015年之后优势毒株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 资阳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持续升高态势。手足口病的优势毒株近年来在改变,应增加人肠道病毒的监测种类,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2009-2019年西安市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为完善西安市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9年《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9年间西安市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49.06/10万。郊县、郊区、城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4.13/10万、47.46/10万和46.19/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85倍。职业分布排在前5位的为农民(47.48%),家政、家务及待业(14.65%),离退人员(9.55%),学生(8.63%)和工人(5.23%)。利福平敏感或耐药性未知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平均为98.03%,利福平耐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1.47%。结论 西安市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和治疗率呈增长趋势,利福平耐药患者治疗成功率较低,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加大肺结核发现力度及患者治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miR-141-3p和miR-22-3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92例,取其病灶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其miR-141-3p、miR-22-3p表达量的差异,进一步根据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中位数分为高表达、低表达组各46例。比较不同miR-141-3p、miR-22-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分析不同miR-141-3p、miR-22-3p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141-3p、miR-22-3p的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t=25.883、42.527,P均<0.01)。不同miR-141-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中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6.500、4.423,P均<0.05),不同miR-22-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中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1,P<0.01);miR-141-3p、miR-22-3p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患者(χ~2=6.873、5.999,P均<0.05)。TNM分期较高、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远处转移、miR-141-3p低表达、miR-22-3p低表达均是导致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2.771、1.781、3.185、1.609、1.717,P均<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iR-141-3p、miR-22-3p均呈低表达,可能参与疾病发生发展,且在疾病预后的评估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浙江省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为制定罕见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浙江省10家三级甲等(三甲)医院罕见病住院病例资料和各年度住院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罕见病病例共24 388例,占住院总例数的2.69‰(24 388/9 054 201),病例数居前3位的疾病类型依次为"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占32.81%,8 001/24 388)、"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占24.87%,6 065/24 388)和"神经系统疾病"(占19.01%,4 635/24 388);2007-2017年罕见病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幅19.69%,而罕见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比例仅在2016-2017年明显上升,各类型罕见病时间分布呈不同特征;罕见病的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35:1(13 990/10 398),男女性别比最高的3类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4.45:1,1 180/26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51:1,281/80)和"神经系统疾病"(2.26:1,3 213/1 422);各年龄段罕见病类型、各类型罕见病年龄分布均呈不同特征;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占全部罕见病例数的53.55%(13 060/24 388),其中前3位疾病分别为成人粒细胞缺乏症(14.41%,3 515/24 388)、皮质基底核退化症(7.60%,1 854/24 388)和亨诺克-舍恩莱因紫癜(6.01%,1 466/24 388)。结论 本研究分析的浙江省2007-2017年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的特征资料,是推动我国罕见病的研究、监测或登记数据库构建、制定防控策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48.
罗楠  毛志鹏 《中国卫生产业》2020,(5):188-189,198
目的分析昆明市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昆明市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昆明市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年达到发病高峰,其发病率高达32.80/10万,总体上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肝炎和丙肝以官渡区、五华区和西山区为主要的高发地区;无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四季均有发病;易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群为35~50岁的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结论昆明市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状况并不乐观,应加强丙肝防控力度,重点关注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通过有效举措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精神科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监护治疗。方法:收集我院精神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急性重症精神病患者110例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药物使用史、精神科诊断、接受重症监护的原因、处理及结局等资料,并在治疗前,治疗1、4、8周完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PICU患者以男性居多;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44.5%),其次为情感障碍(31.8%);接受重症监护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具有严重自伤、自杀,严重暴力倾向(49.1%),其次为合并躯体疾病(32.7%)。患者治疗前HAMA及PANSS评分均较高,治疗4周后评分开始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监护时间为(10.2±3.6)d;病情缓解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者59例,痊愈出院者42例。结论:PICU收治具有严重精神疾病及不良身体状态患者,PICU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肌无力、血钾水平低于正常水平,临床上给予补钾和抗甲亢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主要包括患者甲状腺素、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免疫系统、遗传因素等,治疗时易与周期性麻痹发生误诊,持续补钾并尽早给予患者抗甲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