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62篇
  免费   4389篇
  国内免费   2561篇
耳鼻咽喉   407篇
儿科学   959篇
妇产科学   665篇
基础医学   4241篇
口腔科学   723篇
临床医学   11925篇
内科学   7875篇
皮肤病学   493篇
神经病学   2284篇
特种医学   15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3651篇
综合类   21712篇
预防医学   9684篇
眼科学   876篇
药学   9219篇
  131篇
中国医学   4736篇
肿瘤学   2652篇
  2024年   816篇
  2023年   2706篇
  2022年   2318篇
  2021年   2506篇
  2020年   2242篇
  2019年   2190篇
  2018年   1197篇
  2017年   1866篇
  2016年   2001篇
  2015年   2347篇
  2014年   3842篇
  2013年   3909篇
  2012年   5317篇
  2011年   5411篇
  2010年   4776篇
  2009年   4183篇
  2008年   7546篇
  2007年   5587篇
  2006年   4261篇
  2005年   4922篇
  2004年   2997篇
  2003年   2358篇
  2002年   1955篇
  2001年   1531篇
  2000年   1163篇
  1999年   855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506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于成年人来说,在休息、睡眠时,心率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在紧张状态、运动、饮用咖啡等情况下,心率则会加快。出现心率低于正常值者,尤其出现相关症状时,建议咨询专业医师,判断出现的原因及是否需要治疗。从中医方面来看,心率慢以气虚、阳虚引起者多见,可通过气功导引、中药、饮食和情志调节等几方面进行调理,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服用药物。  相似文献   
992.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可以产生大量雌激素、卵子,参与女性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全过程,可以说是女性身体里的"秘密花园"。但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卵巢的相关疾病成为女性甚至年轻女性的常见病。但令人担忧的是,广大女性并未对自身卵巢的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针输液接头留置时间。方法 选取2019年4—10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化学治疗患者,根据使用PICC无针输液接头的种类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使用不透明金属弹簧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A输液接头),B组使用透明硅胶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B输液接头),收集患者更换的无针输液接头进行细菌定性及定量培养,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4~、8~、15~、>21 d时输液接头培养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174例患者,11例患者PICC无针输液接头定量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2%,其中A组阳性率为8.70%(8/92),B组阳性率为3.66%(3/82)。不同留置时间无针输液接头定量培养阳性率比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留置时间输液接头定性培养阳性率比较,A、B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留置时间A、B两组输液接头定量、定性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输液接头留置8~14 d、B组留置15~21 d时,其培养阳性率为0。共分离出5种11株细菌,其中最常见的细菌种类蜡样芽孢杆菌(4株)。结论 A输液接头不同留置时间定量细菌培养存在差异,A、B两种输液接头留置相同时间其细菌培养阳性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动脉留置导管常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及心胸外科,作为监测患者有创血压及采集动脉血气的通道。尽管动脉留置导管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但不良操作或维护不到位也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本文讨论由动脉导管引起的相关血流感染,从循证的角度总结不同因素对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以期为开展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旨在评估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措施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管理成效。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CLABSI预防控制的国内研究,提取原始研究中的报告数据,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并对干预方式进行归纳。结果 共检索263篇研究,其中142篇纳入最终分析,近十年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OR=0.26,95%CI:0.24~0.29),约68.53%的CLABSI是可预防的,研究间无异质性,总涉及43 614例患者,远超过试验序贯分析界值。结论 近十年国内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无需进行更多试验证明,日后可根据2021版指南开展后续质量改进研究,进一步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 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 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水平变化及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某市2所三甲医院共57例ICU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57例ICU机械通气未发生V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8、PSP水平,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血清IL-6、IL-8、PSP与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pulmonaryinfection score,CPIS)、ICU机械通气VAP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发生VAP患者血清IL-6、IL-8、PS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VAP患者(P<0.05),且VAP患者血清IL-6、IL-8、PSP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8、0.598、0.676,均P<0.05)。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是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且血清IL-6、IL-8、PSP水平与VAP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ICU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的血清IL-6、IL-8、PSP表达异常升高,与患者病情程度、发病危险因素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检测血清IL-6、IL-8表达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AP发生风险,同时有助于临床评估VAP患者病情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将VAP发生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运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研究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RQOL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942名中老年社区居民,回收有效问卷932份,EQ-5D指数和EQ-VAS得分分别为(0.81±0.06)和(77.49±13.9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身或一级亲属未患慢性病、男性、参加体育锻炼、饮食习惯未改变、年龄≥70岁、脑力劳动、每日睡眠时间≥6 h者EQ-5D指数较高,β分别为-0.019、-0.011、0.010、0.014、-0.015、-0.016、0.014和0.011;自身未患慢性疾病、参加体育锻炼、有饮茶史、饮食习惯未改变、每日睡眠时间≥8 h、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者EQ-VAS得分较高,β分别为-6.199、3.533、2.600、-2.898、2.578、2.909,P均<0.05。 结论 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人的HRQOL总体较好,应对患慢性病、女性、不参加体育锻炼、不饮茶、饮食习惯已发生改变、年龄超过70岁、从事体力劳动和睡眠时间小于6 h的中老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料,以提高中老年人的HRQOL。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武汉市新洲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孕早期健康干预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与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早期(小于13周)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质谱法进行血清维生素D[25-(OH)D]的检测,判断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孕前期及孕期膳食习惯、生活习惯及营养剂补充情况等进行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011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分别有505例、1 011例、495例,检出率分别为25.11%、50.27%、24.6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维生素D不充足(缺乏与不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30岁(OR=1.747,95%CI:1.287~2.372)、检测季节为冬春季(OR=1.188,95%CI:1.056~1.336)、妊娠早期呕吐(OR=1.775,95%CI:1.417~2.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因素有妊娠早期服用复合维生素(OR=0.522,95%CI:0.344~0.793)及妊娠早期服用复合微量元素(OR=0.717,95%CI:0.553~0.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情况较为严重,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受到年龄、检测季节及孕期营养补充的影响,应重点关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高风险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提高优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