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4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360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47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052篇
内科学   1075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247篇
综合类   2270篇
预防医学   1288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004篇
  14篇
中国医学   449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647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多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探讨IL-12和IL-18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患儿免疫功能状态, 以便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患儿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对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患儿血清中IL-12和IL-18的含量进行了检测,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流行情况,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 对长沙地区检测结果为HBsAg-/HBV DNA+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其中的OBI样本进行HBV病毒载量检测和S区基因扩增,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抗HBs与病毒载量检出与否的关系,并对扩增产物进行HBV基因分型和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地区173 893份无偿献血标本共确认58例OBI样本,OBI流行率为0.033%;共发现7种血清学模式,抗HBc单独阳性最多,占38.98%,所有样本中抗HBc阳性率为89.83%;16例样本能检测出病毒载量,其中14例样本浓度小于100 IU/ml;抗HB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毒载量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75.0%(12/16)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基因型均为B型,均发生突变,其中11例的HBsAg抗原决定簇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OBI感染率在全国属于偏低水平;HBV基因型主要是B型,MHR区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的原因,突变有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采用干扰素配合CO2激光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94例HPV感染并VAIN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A组(64例,采用CO2激光治疗),B组(64例,采用CO2激光配合保妇康栓治疗),C组(66例,采用CO2激光配合干扰素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阴道排液量低于A组、B组,且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少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病变逆转率均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年各组患者恶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的不同时段病变复发率均低于A组、B组,且不同时段HPV转阴率均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配合CO2激光治疗可显著减轻本研究患者术后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唾液传播,潜伏期较短,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可导致神经系统、肝脏等多脏器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ABCB4基因突变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婴儿胆汁淤积症(IC)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检测结果和诊治方案。 方法选择2019年8月3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就诊并确诊为ABCB4基因突变合并CMV感染致IC的1例婴儿(女性,生后9个月)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ABCB4基因突变所致IC患儿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本例IC患儿在本院诊治结果如下。①病史采集:系G2P2,足月顺产,外观无异常,否认新生儿黄疸病史,生后2个月龄时出现皮肤及巩膜呈暗绿色,伴反复呕奶,当地医院治疗并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病、CMV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抗病毒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出院时,其血清总胆汁酸(sTBA)为152.8 μmol/L,CMV-DNA<4×102 copies/mL,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d)治疗后,皮肤暗绿色逐渐消退,大、小便正常。出院后定期监测肝功能,s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仍然较正常值增高。②实验室检查:血清CMV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呈阳性、CMV IgM抗体呈阴性,CMV-DNA<55×102 copies/mL。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及其父亲均携带ABCB4基因杂合变异。治疗结果:经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d)及谷胱甘肽片0.1 g/次× 3次/d治疗后,对患儿定期复查sTBA、GGT。随访到18个月龄时,其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范围。③文献复习结果:共计检索到8篇国内外报道的因ABCB4基因突变引起IC相关文献,纳入14例IC患儿,均被诊断为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3型(PFIC3),伴肝大,sTBA、GGT水平升高等。14例IC患儿中,共检测到ABCB4基因突变位点20个。其中,9例IC患儿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7例随访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好转。 结论携带ABCB4基因突变,可引起IC。对于sTBA升高、肝酶异常的病因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IC患儿,建议完善基因检测进一步排查ABCB4基因突变所致胆汁淤积症。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了解福州市2016-2020年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20年通过网络招募方式在福州市开展MSM调查,调查内容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包括人口学、行为学和抗体筛查情况等,采用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共计调查11 864人,MSM人群HIV感染率为3.82%(453/11 864),各年份分别为4.48%、4.24%、3.27%、5.01%和2.36%,历年监测MSM人群HIV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χ2=9.802, P < 0.001)。最近6个月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由89.45%下降到79.21%,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由0.38%上升到2.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97.51%下降到94.53%,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本地居住时间≥1年、最近6个月未发生肛交性行为或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知晓艾滋病知识均为MSM人群HIV感染的保护因素; 吸毒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则会增加MSM人群HIV感染的风险。  结论  福州市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呈现下降态势,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同性肛交使用安全套比例均呈现下降态势,应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和流动性大的MSM人群,加强以安全套推广使用和HIV检测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MSM人群HIV疫情。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对长沙市的孕妇和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调查。方法:用ELISA及PCR技术对长沙市146对母婴HCMV-IgG,IgM及HCMV-DNA进行检测。结果:在146对母婴中,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95.9%(140.16)和94.5%(138/146),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5.5A%(8/146)和1.4%(2/146),血浆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24%(35/146)和18.5%(27/146)。新生儿HCM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CMV-IgM的阳性率(P<0.05)。结论:孕妇普遍感染性HCMV,在妊娠期间可发生活动性感染。同时,新生儿有可能产生先天性HCMV感染。PCR技术能提高诊断HCMV先天性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8.
自 1995年发现庚型肝炎病毒 (HGV)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病原学、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其与其他类型肝炎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抗— HGV抗体阳性的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6例患者均系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5月我科住院及门诊的患者。全部为男性 ,年龄 30~ 48岁 ,平均 39岁。1.2 发病情况 :对 2 2 0例住院及门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用 EL ISA法检测其血清中抗 - HGV抗体 ,阳性…  相似文献   
159.
钱景  程瑛  范骏  马伟杭  黄河  蔡挺 《浙江医学》2001,23(3):185-186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是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所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可使患者致死。建立敏感的HCMV检测方法 ,及时应用抗病毒治疗 ,对于预防和减少HCMV疾病的发生 ,降低移植受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BMT受者 ,通过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骨髓移植 (BMT)受者外周血中HCMV_DNA及HCMV抗原 ,动态研究BMT受者HCMV感染情况。一、材料1.标本来源于1999年8月~2000年4月浙江省骨髓移植受者9例 ,其中男性5例 ,女性4例 ,平…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检测 18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 ,受者术后定期PCR法检测体内CMVDNA ,对CMV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 ,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 ,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 ,受者术后发生活动性CMV感染者明显增多 ,且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 ,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