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36篇
  免费   2522篇
  国内免费   3083篇
耳鼻咽喉   183篇
儿科学   240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3090篇
口腔科学   848篇
临床医学   5231篇
内科学   2454篇
皮肤病学   278篇
神经病学   686篇
特种医学   13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2251篇
综合类   9440篇
预防医学   5562篇
眼科学   882篇
药学   8409篇
  42篇
中国医学   2818篇
肿瘤学   1488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163篇
  2022年   983篇
  2021年   1161篇
  2020年   1013篇
  2019年   954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772篇
  2016年   932篇
  2015年   1109篇
  2014年   1770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2486篇
  2011年   2816篇
  2010年   2445篇
  2009年   2525篇
  2008年   3061篇
  2007年   2744篇
  2006年   2647篇
  2005年   2583篇
  2004年   1911篇
  2003年   1567篇
  2002年   1275篇
  2001年   1135篇
  2000年   904篇
  1999年   758篇
  1998年   639篇
  1997年   616篇
  1996年   509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406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22.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D患者(AD组)和100例认知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定CD33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CD33阳性细胞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D33表达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 AD患者CD33mRNA表达水平和CD33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28比1.06±0.33;(40±15)%比(5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3mRNA表达水平、CD33阳性细胞率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8,0.22,P<0.05)。结论 CD33可能参与AD的发病过程,CD33作为AD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LTQ-Orbitrap-MS)的分析方法鉴定葛根芩连汤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柱Dikma Endeavorsil C18(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乙腈(B),体积流量0.3 mL/min,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源,正负离子模式分别采集一级、二级质谱数据。结果通过对照品指认、软件预测分析,结合文献报道,从葛根芩连汤中鉴定出6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36个、生物碱类12个、三萜类及三萜皂苷类4个及其他15个。结论利用UPLC-LTQ-Orbitrap-MS系统阐明葛根芩连汤中化学成分,并初步归纳其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特点,为葛根芩根芩连汤的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7~14岁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探索其与屈光度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7~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521例(1042只眼)。采用IOLMaster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测量各屈光参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散瞳后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分析前房深度发育情况及不同屈光状态的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7~14岁学龄期的儿童前房深度随之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左右眼之间的均值相近,且生长发育趋势相近(均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前房深度均逐渐增大,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前房深度(均P<0.01)。(3)儿童前房深度与身高正相关(P<0.01)。(4)前房深度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前房深度的发育受到身高、性别及屈光度数的影响,与身高呈正相关,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双眼前房深度发育同步。低中度近视的儿童前房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7成员A3(AKR7A3)在肺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等方法对肺腺癌组织及不同细胞中AKR7A3的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Oncomine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肺腺癌中,AKR7A3的表达普遍高于正常肺组织,分别为正常肺组织的1.811倍(P=0.022)、1.356倍(P<0.01)、1.413倍(P=0.002)。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KR7A3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 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KR7A3的表达较癌旁增高,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其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9)以及TNM分期(P<0.01)相关,且会造成患者生存时间缩短(P=0.03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AKR7A3可能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实验提示不同肺腺癌细胞中AKR7A3蛋白及mRNA表达普遍增高。结论:AKR7A3在肺腺癌中表达增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背景与目的:外泌体是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其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RNA携带了大量肿瘤细胞遗传信息,因此对外泌体中特异性mRNA的分析,有望找到肿瘤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RNA的表达特征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3例HCC患者及3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用Magen试剂盒提取外泌体RNA,对血清外泌体mRNA进行纯化、行反转录形成cDNA、PCR扩增、测序,最后将对所得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后与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外泌体mRNA,并采用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与通路注释。结果:与正常人比较,HCC患者有397个外泌体mRNA表达上调,192个外泌体mRNA表达下调;其中,NRGN、PF4、RGS18等17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CXCL8、MORF4L2、SYCP1等14个基因显明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胞外囊泡、细胞外细胞器、应激反应等有关,表达下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嗅觉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中间丝、中间丝状细胞骨架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30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9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血小板激活、Rap 1信号通路、吞噬体、病毒致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等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基础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分别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结论:HCC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mRNA表达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与HCC发生、发展、转移可能密切相关,这为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徐慧  陈敏  孙永峰  程星  王琦  靳蓉 《广东医学》2020,41(23):2394-2397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支气管肺泡灌液采用支气管镜取出进行细菌培养、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检测。结果(1)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检出阳性716例,阳性率72.40%,细菌、病毒、支原体检出率分别33.27% (329例)、22.45%(222例)、31.45%(311例)。(2)细菌感染中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株(G+);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G-)。培养菌株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第1、2、3代头孢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均无耐药发生。(3)病毒感染检出222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1例,腺病毒检测49例,流感病毒6例(A型2例,B型4例),副流感病毒36例(1型3例、2型4例、3型29例),病毒检出率以0~12月龄组最高,RSV、AD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4)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31.45%(311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以3~5岁组最高。结论贵阳地区重症肺炎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重要的细菌病原。重要病毒为腺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为主,1~12月龄组的病毒感染检出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28.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以Buswell提出的垃圾好氧降解反应方程式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量的化学计量模型;以达西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压力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封场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治理工程的计算,验证了2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可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生物反应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30-133+141
目的 研究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微生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发生的84 例产褥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未发生产褥感染的200 例产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产褥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分离获得的致病微生物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感染组妊娠糖尿病、产钳助产、宫口开全后中转剖宫产患者的分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是产褥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本研究中共检出致病微生物40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 株(占32.50%),革兰阳性菌10 株(占25.00%),支原体16 株(占40.00%),衣原体1 株(占2.50%),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对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2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产钳助产、妊娠糖尿病、宫口开全后中转剖宫产是产褥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其中,妊娠糖尿病是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常见致病微生物谱及耐药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