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5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40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实验系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猴下位腰段椎旁交感神经节(L_(6-7))中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的存在、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与酪氨酸羟化酶的共存关系。结果表明,大量细胞呈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它们在神经节周边分布更为密集。中等数量的血管活性肠肽阳性细胞和小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细胞散在于神经节内。在经含有Colchiciue的培养液离体孵育12h的标本上,可见中等数量的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根据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的免疫染色结果,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可分为TH~+和TH~-两群,前者占大多数。相邻切片免疫染色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神经肽Y免疫阳性细胞同时含有TH,而所有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均呈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阴性。神经肽Y与血管活性肠肽无共存关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存在于部分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中,即属于VIP~+/TH~-组。从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在猴下位腰段椎旁交感神经节中,神经肽Y与血管活性肠肽分别存在于TH~+和TH~-两个细胞群。即神经肽Y存在于TH阳性神经元中,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则存在于TH阴性神经元中。  相似文献   
22.
饶志仁  邱建勇 《解剖学报》1997,28(4):350-354,I003
为观察含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在猴延髓内脏带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只恒河猴的延髓中尾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延髓中尾段的TH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从背内侧至腹外侧的弧形带状区--人脏带内(MVZ)。该区可分为背内侧部、腹外侧部和中间部。在背内侧部,TH阳性结构主要分布于迷走神经前运动核、最后区、孤束核的连合亚核、胶状质亚核和内侧亚核。在腹外侧部,由发愤侧向吻侧范围逐渐扩  相似文献   
23.
重组人纽兰格林对正常恒河猴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重组人纽兰格林对健康成年恒河猴心脏的作用.将10只健康成年实验恒河猴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注射等量重组人纽兰格林及生理盐水,采用超声心动图对用药前、用药即刻60 s内及用药10 d后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之间及不同时间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重组人纽兰格林对健康实验恒河猴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及容积、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每搏量有影响,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4者均增大,而重组人纽兰格林对健康恒河猴的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认为重组人纽兰格林对健康成年恒河猴左心室容积有影响,而对心肌收缩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猴病毒40(SV40)可以引发某些癌症。但据Nature杂志报道,由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病理医生Ladanyi等领导的研究小组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SV40引起癌症可能是实验室污染的结果。这项研究可能解决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20世纪50~60年代污染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SV40是否感染了被免疫的病人和引起了胸部、骨、脑和血液系统癌症。  相似文献   
25.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VGF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分别构建了痘苗病毒天坛株生长因子(Vacciniagrowthfactor,VGF)基因细胞膜外结构域(VGFsl)的真核及原核表达系统,在相应的细胞中获得了单独表达(真核)和融合表达(原核)。结果初步纯化的VGFsl表达产物能够与上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结合,并刺激受体中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反应。与EGF相比,VGFsl表达产物刺激EGF受体自身磷酸化的能力更强。结论上述结果为VGF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VGF作为新型多肽类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26.
认知是脑的高级功能,其产生机制是脑科学的研究前沿之一。脑的认知功能涉及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的广泛脑区,不同部位涉及不同的认知类型。杏仁体(amygdala)是参与情绪性学习认知的重要结构。作者工作过的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现为富山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系统情绪科学研究室长期从事杏仁体的认知功能研究,成绩卓著。本文综述了该研究室对猴脑杏仁体社会认知功能以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7.
垂体后叶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对于垂体后叶的形态和功能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但以往对垂体后叶的研究大都是以大鼠、兔等低等动物为材料,而动物种间的差异很大。仅以大鼠等啮齿动物的资料为根据难以得出全面的解释。为此,作者对包括人、恒河猴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的垂体后叶内13种神经活性物质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资料。还发现2种新的神经纤维也存在于哺乳动物垂体后叶。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不但存在于大鼠垂体后叶,也存在于人、猴、狗和猫的垂体后叶。比较五种动物垂体后叶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密度,以狗垂体后叶为最高,人和大鼠次之,猴垂体有稀疏的分布,猫垂体后叶密度最低。在人和猴垂体后叶,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垂体柄、神经叶的中央部和腹后部,其它部位仅见散在纤维。在狗垂体后叶背部和漏斗壁可见非常密集的纤维网,腹后部仅见中等密度P物质阳性纤维。猫漏斗壁的纤维束为中等密度,并沿漏斗隐窝壁直达漏斗隐窝底壁,其它部位仅见稀少的阳性纤维。大鼠垂体后叶周边部纤维密度高于中央区,吻侧端又稍多于尾侧端。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方法EGF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SP法)。结果EG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前角前内侧核、前角前核和前角前外侧核的大运动神经元以及背核的大神经元具有强免疫阳性信号,中等强度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前角后内侧核、前角中央核、前角后外侧核和前角后外侧后核、中间内侧核和中央管周围,弱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和后角连合核。此外,在脊髓白质中可见部分EGF阳性胶质细胞和纤维。结论EGF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猴脊髓有广泛的分布,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猴脊髓分布规律和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9.
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布频率。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50只中国恒河猴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被检测的恒河猴个体中均存在明显的CD4 CD25 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T淋巴细胞大约占CD4 T淋巴细胞的9.1%(变化范围为2.6%~18.1%);其中CD4 CD25highT淋巴细胞约占2.5%(0.3%~5.5%)。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频率的初步分析未发现统计学上有年龄或性别差异。结论:中国恒河猴可用于与CD4 CD25 T细胞相关的人类疾病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0.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就猴痘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现状、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