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80篇
  免费   2910篇
  国内免费   931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3189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11597篇
内科学   2218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3633篇
特种医学   5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96篇
综合类   13525篇
预防医学   5839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5609篇
  128篇
中国医学   4602篇
肿瘤学   283篇
  2024年   494篇
  2023年   2090篇
  2022年   1786篇
  2021年   2171篇
  2020年   2098篇
  2019年   2090篇
  2018年   926篇
  2017年   1709篇
  2016年   1959篇
  2015年   2059篇
  2014年   3460篇
  2013年   3312篇
  2012年   3797篇
  2011年   3828篇
  2010年   3370篇
  2009年   2847篇
  2008年   2777篇
  2007年   2547篇
  2006年   1934篇
  2005年   2001篇
  2004年   1563篇
  2003年   1318篇
  2002年   822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吴燕  孙静  顾芮萌  李荐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96-1799
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目的 探究循经冥想训练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在以循经冥想课题组的名义招募的某大学本科生中,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自愿接受循经冥想训练的60人。根据受试者性别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循冥组和静息组。其中循冥组30人进行4周循经冥想训练,在开始循经冥想训练前和循经冥想训练结束后填写SDS并进行E-prime情绪图片评价任务。静息组30人进行静息训练,其余与循经冥想组相同。比较两组前测、后测及前后测差值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前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组前测与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积极情绪图片评分低于前测、消极情绪图片评分高于前测(P<0.05)。两组前测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SDS评分低于静息组,SDS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高于静息组(P<0.05)。循冥组和静息组后测SDS评分均低于前测(P<0.05)。结论 循经冥想能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可能是由于其能够改变人的情绪认知评价和睡眠质量,使人变得平和。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同伴教育方式对妇科手术病患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治疗并接受手术的女性病患12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同伴教育方式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并监测对比两组术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干预后手术前,观察组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同伴教育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更有利于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SSR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中SSR和ERP测定中的P300成分异常率分别为87.3%(48/55)和83.6%(46/55),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4%(42/55)。卒中后抑郁组SSR测定结果中,SSR潜伏期和波幅值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测定中潜伏期以及波幅与波幅之间呈正相关(r=0.29~0.36,P<0.01),而两者潜伏期与波幅之间呈负相关(r=-0.32~-0.33,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5.
北京市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方法 随机抽取50家各级综合医院为调查现场,由精神科护士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调查各科门诊患者2877例,由精神科医师对筛选阳性和10%的筛选阴性者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金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1)符合DSM—Ⅳ重性抑郁发作者为73例,现患病率为2.54%。其中内、外科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3.03%和3.12%)高于其他科(1.58%);而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抑郁障碍总的现患率、年患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3.09%、3.65%和6.16%;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分别为1.97%、2.53%和4.48%。(3)检出的73例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中,仅10例(14%)因抑郁求助和接受医生提供的服务,并被正确识别。结论北京综合医院非心理科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3.09%;患者对抑郁问题而求助医生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抑郁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将146名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可疑抑郁症状组、明确抑郁症状组。比较三组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3组之间Germini积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AMD量表评分与Gensimi评分成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抑郁障碍程度成正相关,抑郁障碍对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7.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心理状态与疾病间关系的表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据美国统计,在冠心病、癌症、肺病、外伤、肝硬化和自杀这6种最主要的死因中,心理应力是直接或间接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的医学研究中观察到人的心理状态能引起内分泌改变,并使神经系统应答及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发生变化。在肿瘤患中有很多是由于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研究表明,在压抑量表上得分数很高的人,10多年后死于癌症的风险是那些较少压抑分数的2倍。近年来,关于心理调节与免疫关系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即神经心理免疫学。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郁乐疏胶囊与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郁乐疏胶囊治疗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SD患者在使用治疗脑卒中基础疾病的药物的同时,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郁乐疏胶囊组)和对照药物组(百忧解组)。前者口服郁乐疏胶囊,后者口服百忧解。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各进行一次HRSD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Barthel量表及SNSS量表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郁乐疏胶囊组,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5%。百忧解组,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0%。两组药物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定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HRSD量表中的睡眠障碍因子的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郁乐疏胶囊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有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访视组60例,常规组60例,对患者术中焦虑程度、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访视组术中焦虑值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遵医行为优于常规组(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 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高遵医行为,融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0.
心理干预对眼外伤致残障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残障是指身体机能、思维能力或精神健康有可能在6个月时间内偏离与生理年龄相适应的典型状态,并因此其社会生活的参与受到影响。眼外伤致残障为后天突然发生,作为一个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敌对和愤怒情绪。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综合性心理下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这些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的影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