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3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96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766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51篇
综合类   1997篇
预防医学   1667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665篇
  13篇
中国医学   384篇
肿瘤学   248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了解近5年世界干眼研究的文献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 SCC)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干眼相关的全球研究趋势进行评估。通过VOSviewer v.1.6.16构建知识图谱,可视化了该领域的出版物、国家/地区分布、国际合作、作者、来源期刊和研究热点。另外,用Cite Space IV来捕获爆发的关键词,探索热点的兴起和没落时间,以发现研究前沿。结果:在2016—2020年间共检索到2 567篇同行评议文章,其中美国是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文献产量最高的机构是日本的庆应义塾大学。Kazuo Tsubota是该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MALemp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OcularSur face是干眼研究中发表文章最多的杂志。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主要是TFOS Dry Eye Workshop II发表的干眼系列报道。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6大类:1)致病机制和病理生理;2)定义和分类;3)流行病学研究;4)治疗;5)继发性干眼;6)诊断。目前的研究前沿是眼痛、瑞巴派特、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已经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可通过扫描右方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订阅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加关注。本杂志社将通过微信不定期发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的热点文章信息,同时可查看两本期刊的全文信息,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相似文献   
993.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包括痴呆在内的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轻度认知障碍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阶段,早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尚缺乏对我国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热点的整理与分析。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我国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2019年6月,以“轻度认知障碍”为关键词,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8-2018年,文献来源类别限定为SCI来源文献、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采用中医药数据关联分析平台(XMiner软件)、SPSS 22.0统计学软件、Excel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13篇,获得高频关键词41个(g=41)。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2008-2018年我国轻度认知障碍的7个研究热点,分别为轻度认知障碍的病因学研究、神经心理评估及筛查研究、诊断及分类研究、干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精神行为症状研究、生物标志物及中医证候研究。结论 2008-2018年我国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热点分别为轻度认知障碍的病因学研究、神经心理评估及筛查研究、诊断及分类研究、干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精神行为症状研究、生物标志物及中医证候研究,该分析结果有助于广大卫生服务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且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中国药房》2019,(16):2297-2304
目的:为右美托咪定(DEX)在区域麻醉中的临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右美托咪定""佐剂""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区域麻醉""神经传导阻滞""局麻""Dexmedetomidine""Adjuvant""Spinal anesthesia""Epidural anesthesia""Regional anesthesia""Nerve block""Local anesthesia"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9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神经周围注射(PN)、静脉输注(IV)、经鼻滴入(IN)、肌内注射、口腔颊黏膜给药等DEX的不同给药途径对区域麻醉的影响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012篇,其中有效文献56篇。不论是椎管内麻醉,还是外周神经阻滞,DEX都具有协同局麻药的作用,可延长局麻药镇痛持续时间,但因区域麻醉部位的不同,其协同作用存在差异。PN-DEX对于区域麻醉影响的研究最多,IV-DEX的研究次之,其对区域麻醉时局麻药的协同作用较PN-DEX弱,但用药时间点的选择和给药速度更灵活;IN-DEX给药方式适合儿童;经口腔颊黏膜给药或肌内注射等途径对于区域麻醉协同作用的研究极少且临床实用性低。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有助于明确DEX协同局麻药的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于区域麻醉协同作用的差异。给药途径上,除IV-DEX外,PN-DEX、IN-DEX、肌内注射、口腔颊黏膜给药都属超说明书用药,临床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不论哪种给药途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都是需要注意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因相关安全性研究较少,故临床应用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996.
卷首语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银蛇蛰伏藏瑰宝,骏马腾飞起宏图。 回眸2013,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各位编委、审稿专家及业界广大读者、作者和朋友的关心厚爱下,《现代实用医学》努力耕耘,奋发向上。一年来,在严格执行本刊办刊宗旨下,每期就一个热门领域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撰稿,报道有学术价值及实用性的新技术、新方法,围绕共同关心的学术热点与难点进行深入探讨,深受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琥珀酸脱氢酶B(succinate dehyrogenase B,SDHB)、内皮PAS区域蛋白1(EPAS1)及Ki?67在膀胱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作为预测恶性副神经节瘤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3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43例标本行SDHB、EPAS1、CgA、Ki?67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作为预测恶性副神经节瘤指标的意义。结果:43例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6~81岁,中位年龄68岁;随访时间2~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3个月;3例死亡,9例术后转移,4例术后反复复发,无转移;其余无复发及转移。良性30例,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经典的巢状排列,核分裂及坏死罕见,瘤细胞巢周围有支持细胞包绕。SDHB阴性(-)4例,EPAS1强阳性(+++)14例,CgA强阳性(+++)18例,2例Ki?67≥3%。恶性13例,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或大巢状分布,核分裂多见,可见肿瘤性坏死及脉管内瘤栓。SDHB阴性(-)8例,EPAS1强阳性(+++)9例;CgA强阳性(+++)10例;11例Ki?67≥3%。SDHB阴性(-)肿瘤中66.7%为恶性,SDHB阳性(+)的肿瘤中16.1%为恶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HB 阴性(-)肿瘤中EPAS1、CgA表达强度以及Ki?67≥3%的比例明显高于SDHB阳性(+)肿瘤。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中EPAS1、CgA、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结论: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SDHB免疫组化阴性率为66.7%,SDHB阴性的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EPAS1过表达,EPAS1阳性表达强度与CgA及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SDHB、EPAS1、Ki?67是预测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在大脑中的作用部位是不同的,本研究拟动态地观察丙泊酚在脑内的作用途径,进一步探索其镇静机制。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8~40岁,BMI 20~25 kg/m~2,ASAⅠ级。在未输注丙泊酚状态下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扫描,然后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浓度(Ce)为0.5μg/ml,稳定5 min后完成一次RS-fMRI扫描。逐渐以0.5μg/ml的增幅递增,每个Ce下均完成一次RS-fMRI扫描,直到Ramsay评分达到6分。在全脑范围内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清醒时比较,Ce 0.5μg/ml时小脑后叶、舌回、枕叶、颞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前扣带回、中央前回、额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0.5μg/ml时比较,Ce 1.0μg/ml时额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小脑后叶、海马旁回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1.0μg/ml时比较,Ce 1.5μg/ml时楔前叶、前扣带回、枕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小脑前叶、梭状回、顶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1.5μg/ml时比较,Ce 2.0μg/ml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颞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楔前叶、额叶、顶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的作用部位广泛,包含皮层和皮层下中枢,表现为效应脑区分布和局部脑活动强度的动态变化。小脑、扣带回和楔前叶在丙泊酚镇静加深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测序技术发展,单细胞测序已经成为发育医学研究使用的热点技术。本文概述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发育医学研究上的应用范围,整合单细胞测序数据与分析的重要性,解析近年来发布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并用表图展现各平台的访问地址及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