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3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92篇
预防医学   2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泽英  李宏  史清霞 《全科护理》2013,(33):3098-3099
[目的]总结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儿采用门诊治疗,给予局部用药及护理指导的方法.[方法]对18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儿选择门诊治疗,通过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眼部用药,并进行护理指导.[结果]18例患儿经5 d~10 d治疗全部治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门诊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早期治疗,正确选择眼用抗生素,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赵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94-4295
目的比较三种女性宫颈淋病奈瑟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涂片法、淋病奈瑟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210例临床分泌物标本进行同时检测。结果涂片法阳性率为43%,培养法阳性率为39%,PCR法阳性率为48%。结论三种方法比较,PCR法可作为女性宫颈淋病奈瑟菌首选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简述细菌性阴道病(BV)在产前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试剂盒对1658例小于孕21周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BV检测,并对BV阳性和阴性者进行阴道清洁度、霉菌、滴虫、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检测对比.结果 BV检测阳性者霉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感染率显着增高.结论 BV是早孕孕妇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它与其他性传播疾病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对早孕孕妇进行BV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为了解百色地区近15年来淋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07年在某院门诊及住院的淋球菌感染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3~2007年累计共进行淋病检查116617例,检出淋球菌感染患者367例,总阳性率为31.47/万,显示淋球菌感染在本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感染率呈现较高态势。感染例数于1993~1995年迅猛增加,1994、1995年感染率较高,1995年感染率最高,为2002年的3.33倍。从1996年开始逐年下降,并趋于稳定。2003年又有所增长,以后稍有下降、起伏,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值得注意。[结论]提示本地区淋病传播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预防宣传和合理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95.
南宁市771株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近年来淋球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鉴定的771株淋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及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771株淋球菌中检测出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阳性率10.77%;质粒介导的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阳性率56.42%。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83%、0.78%、0.13%。结论南宁市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程度严重,但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2007年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98株淋球菌检出PPNG34株(34.7%),TRNG63株(64.3%)。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9%、96.9%和94.9%,未发现大观霉素及头孢曲松耐药株。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尤以青霉素为甚,其MIC50及MIC90均超过耐药标准的8倍和32倍。结论大观霉素及头孢曲松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study, the sterilizing effec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nonequilibrium plasmas (APNPs) on Neisseria gonorrhoeae (N. gonorrhoeae) was preliminarily examined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were explored. N. gonorrhoeae FA1090, FA19 and MSll were treated by APNPs and their survival rate was analyzed by using CFUs counting and structurally studi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acterial cell membrane and wall were studied under TEM.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APNPs had strong sterilizing effect on N. gonorrhoeae. The survival rate of MS11 in N. gonorrhoeae liquid medium was 60.65% after disinfection with the APNPs for 5 rain, whereas, the survival rate of FA19 was 92.60% and the rate of FA1090 was 96.40%. The survival rate of MS 11 was 21.13% after exposure to APNPs for 6 rain, whereas the survival rate of FA19 was 31.60% and the rate of FA1090 was 91.00%. N. gonorrhoeae was structurally damaged after treatment with APNPs. It is concluded that APNPs is able to effectively and quickly kill the N. gonorrhoeae, and the killing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architectural damage of cell membrane.  相似文献   
99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03-405
目的了解某院淋球菌(NG)感染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和针对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对407例淋病患者标本进行UU、CT检测。结果407例淋病患者混合UU和(或)CT感染146例,混合感染率35.87%;11~20岁年龄组混合感染率最高为52.27%;男性混合感染率35.30%、女性混合感染率50.00%,不同性别混合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05)。结论淋病患者以男性为主淋病患者易合并UU、CT感染,对此有必要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免因漏检而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和造成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对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淋病及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原体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淋病及混合感染患者62例资料,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将其分为非淋组(32例)、淋病组(15例)和混合组(15例),比较3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同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清除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腹泻等)的发生率差异。结果:非淋组、淋病组和混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100.00%和93.33%;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球菌的清除率分别为96.77%、90.91%和95.4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6%。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淋病及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清除了病原体,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探讨淋球菌的发病检查,包括:采用淋球菌直接涂片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鉴定等方法,并有效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