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1篇
  免费   1733篇
  国内免费   543篇
耳鼻咽喉   517篇
儿科学   305篇
妇产科学   434篇
基础医学   735篇
口腔科学   462篇
临床医学   3934篇
内科学   1822篇
皮肤病学   235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4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3520篇
综合类   8156篇
预防医学   1261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2647篇
  47篇
中国医学   654篇
肿瘤学   4374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731篇
  2021年   844篇
  2020年   767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684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1339篇
  2013年   1352篇
  2012年   1734篇
  2011年   1837篇
  2010年   1681篇
  2009年   1697篇
  2008年   2187篇
  2007年   2065篇
  2006年   1917篇
  2005年   1946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025篇
  2002年   764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01.
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性肝病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光新  冼苏 《广西医学》2005,27(9):1430-1431
糖尿病性肝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在糖尿病基础上,排除了甲、乙、丙、丁、戍、庚型病毒性肝炎及肝占位、肝寄生虫等其他原因而出现肝功损害或肝脏肿大、脂肪肝甚至发展为肝硬化的一种肝脏病变,临床报道较少。现将2例糖尿病性肝病的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θ���ܰͽ�ת�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仍有部分复发和死亡病例,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进步,提高了手术切除率、根治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癌现代外科治疗从一般的胃大部切除术进入以清除淋巴结为目的的根治术;从解剖学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及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肩功能的改变。方法:纳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97-07/2004-12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癌患者51例,共54侧。按手术方式分为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组40侧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组14侧。术后1周以上进行肩功能评价,①肩疼痛:有主诉患侧肩周酸痛。②肩下垂:站立位双肩放松状态下双肩高度相差≥1cm。③耸肩高度:双侧耸肩高度相差≥1cm。④斜方肌萎缩:站立位双肩放松状态下患侧斜方肌呈软瘫状,无肌张力。⑤肩活动度:人体正立,上肢伸直,测量从体侧外展上肢的最大角度。1级≥120°;2级≥90°,<120°;3级<90°。以肩疼痛,肩不对称,肩活动度<90°,双侧耸肩高度相差≥1cm中任何一项作为肩周功能失调的指标。结果:54侧均进入结果分析。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组的颈功能失调率低于全颈淋巴结清扫术组犤58%(23/40),93%(13/14),P<0.05犦。结论: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对患者肩功能损伤小,对合适的病例,可考虑施行创伤更小的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以更好地保全患者的肩功能。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999-01~2003-02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1)胃癌组织中COX-2、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64.3%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的10%(P<0.05).(2)COX-2、VEGF-C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3)COX-2、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OX-2、VEGF-C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两者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06.
薛云 《辽宁医学杂志》2004,18(3):165-165
乳腺癌术后在胸肌间淋巴结内复发的情况虽然很少见 ,但也存在一定可能。当怀疑这种复发时 ,使用超声检查比钼靶照像术效果好。作者指出 ,对于早期淋巴结呈阴性的乳腺癌 ,一般会实施腋窝淋巴结I级和II级清扫术作为预防措施 ,通常不切除胸肌间淋巴结 ,因此 ,这里是癌症通过淋巴进  相似文献   
107.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是泌尿外科又一次技术革命,因其视野清晰、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显著优势,深受泌尿外科医生的喜爱,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微创是腹腔镜技术的最大优点。但因设备条件、技术水平和习惯各不相同,目前开展了多种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一、临床资料83例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58岁。其中66例有胸部平片X线检查,75例接受CT检查,临床症状咳嗽56例,多为刺激性干咳,痰血29例,以血丝样痰为主,胸痛22例,其他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呼吸困难胸闷等。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者2例,无症状查体发现1例。  相似文献   
110.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其它临床参考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8枚胃癌胃周淋巴结癌胚抗原(CEA)mRNA基因表达,同时比较RT-PCR与免疫组化(IHC)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CEAmRNA RT-PCR是一种很敏感的方法,可以检测1/10^6个转移的癌细胞;检测19例胃癌患者取材的68枚胃周淋巴结,IHC阳性率28%(19/68),RT-PCR阳性率57%(39-6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T-PCR阳性率与胃部临床参考指标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大。结论 CEA mRNA 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敏感的方法,可以预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能够有效地避免已有微小转移的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