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3篇
  免费   2126篇
  国内免费   662篇
耳鼻咽喉   246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1314篇
口腔科学   176篇
临床医学   4601篇
内科学   1747篇
皮肤病学   579篇
神经病学   272篇
特种医学   1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777篇
综合类   6564篇
预防医学   681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2082篇
  14篇
中国医学   500篇
肿瘤学   6194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31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628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560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1013篇
  2013年   1027篇
  2012年   1468篇
  2011年   1514篇
  2010年   1464篇
  2009年   1457篇
  2008年   1471篇
  2007年   1500篇
  2006年   1356篇
  2005年   1305篇
  2004年   1133篇
  2003年   1133篇
  2002年   1060篇
  2001年   921篇
  2000年   648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510篇
  1997年   453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91.
蔡阳阳  傅晓炜 《中国药师》2018,(6):1067-1069
摘 要 目的:观察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联合隔盐灸热敷脐部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方法: 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联合隔盐灸热敷脐部。比较两组预防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化疗后第3天、第5天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联合隔盐灸热敷脐部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且方法简易,便于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2.
刘超  李长钢 《安徽医药》2018,22(7):1363-1365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1例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与转归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骨髓细胞学涂片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白细胞细胞免疫分型检测符合Common-B-ALL表型,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占37.8%.噬血细胞综合征确诊后,按照HLH-2004化疗方案进行治疗,3个月后患儿死亡.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来势凶险,临床表现各异,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常规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93.
梁莉  夏瑞祥  葛健 《安徽医药》2018,22(9):1706-1709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80例DLBCL患者的肿瘤石蜡组织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PD-L1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PD-L1阳性表达的患者31例(39%),PD-L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non-GCB亚型(P=0.035),低缓解率有关(P=0.001),与患者的分期,B组症状,ECOG评分等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DC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06).结论 PD-L1在病理组织中高表达是DL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其可能为DCBCL患者提供潜在治疗方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4.
滤泡性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失调相关。Copanlisib是拜耳公司研制的抗滤泡性淋巴瘤的孤儿药,也是全球首个泛I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高效选择性抑制剂,对复发性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临床试验充分证实,于2017年9月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在临床使用。概述了Copanlisib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试验和安全性等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TX)联合吉西他滨+ 地塞米松+ 顺铂(GDP)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弥漫大B 细胞淋\r\n巴瘤(DLBCL)的疗效、预后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DLBCL 复发患者82 例,随机数\r\n法分为GDP 组(41 例)和RGDP 组(41 例),GDP 组采用GDP 方案治疗,RGDP 组在GDP 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TX。比较\r\n两组患者的疗效、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早期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探究影响\r\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996.
滤泡性淋巴瘤发病率居非霍奇金淋巴瘤第2位,因其缓解后易复发,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2017年9月,FDA加速批准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抑制剂)copanlisib上市,用于至少接受过两次全身治疗的成人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研究显示,copanlisib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本文就其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较年轻患者预后差,这与该人群未能接受标准治疗,以及疾病本身的不良生物学特征相关。尽管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是治疗老年DLBCL的一线标准,但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治疗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危险分层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老年DLBCL患者中的一线改良方案多以R-CHOP方案为基础,不断尝试添加新药单药或联合化疗,以提高该人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998.
陈莎  季杰  袁颖  姜凯  舒小华 《西部医学》2022,34(10):1487-1491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和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127例的相关资料,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DLBCL且成功接受≥4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依据DLBCL确诊时的ALC测定水平,将入选患者分成低ALC组(ALC<1.0×10 9/L,n=51)和高ALC组(ALC≥1.0×10 9/L,n=76),整理并比较两组系列临床特征指标的差异。依据化疗4个疗程后的疗效评估结果,将入选患者分成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n=92)和未缓解组(稳定+进展,SD+PD,n=35),并分析ALC水平与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 低ALC组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的比重明显高于高ALC组(P<0.05),化疗前ALC水平与IP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20,P<0.05)。低ALC组R-CHOP方案化疗缓解率明显低于高ALC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OR=1.691,95%CI:1.147~2.540)、IPI评分3~5分(OR=2.457,95% CI:1.561~3.713)和ALC<1.0×10 9/L(OR=1.803,95%CI:1.283~2.615)均是影响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ALC不仅与老年DLBCL患者临床分期、病情危险分层紧密相关,而且ALC降低是影响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应用CAR-T细胞治疗的27例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2年2月1日。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1,56)个月,CAR-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为85.2%(23/27),完全缓解率为63.0%(17/27),部分缓解率为22.2%(6/27)。患者3年总存活率为(50.0±10.1)%,无进展存活率为(44.4±9.6)%。CAR-T细胞治疗后获完全缓解患者的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均优于未获完全缓解患者[总存活率分别为(66.9±12.7)%和(20.0±12.6)%,P=0.01;无进展存活率分别为(64.7±11.6)%和(10.0±9.5)%,P<0.01]。CD19单靶点和CD19/CD22双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患者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2.6%(25/27)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88.9%(24/27)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乙型肝炎病毒激活以及肺部或胃肠道感染等。未观察到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AR-T细胞治疗是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CAR-T细胞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及随访至1年时处于存活状态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化疗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B-NHL患者,分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同期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每组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Treg、Th17细胞比率并计算CD4+/CD8+T和Treg/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IL-17、IL-25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B-NH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8+T、Treg、Treg/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CD4+T、Th17、CD4+/CD8+T细胞比例及IL-17和IL-25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B-NHL患者治疗后CD4+T、CD4+/CD8+T、Th17细胞比例及IL-17和IL-25水平均明显升高,CD8+T、Treg和Treg/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且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的效果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奥沙利铂及吉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B-NHL患者,可通过调节CD4+/CD8+T、Th17/Treg细胞比例及IL-17、IL-25水平进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效果优于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