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31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45篇
预防医学   131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32篇
  1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操作。结果通过对3份食品、半成品留样、2份患者肛拭子、5份工具、容器棉拭子共计10份样品的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在2份肛拭子和1份案板的棉拭子中检出了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分型鉴定为同一生化型,神奈川实验阳性。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出其它致病菌。结论病原学结果证实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摄入了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加强对餐饮行业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和培训,是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 8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份,检出率为75%。结论本期食物中毒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厦门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数据库,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同源性关系。方法203株菌株的基因组DNA经SfiⅠ酶切、脉冲场电泳后,利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203株菌株可分成149种不同的PFGE型,91.13%(185株)的菌株具有独特的带型,同时也有少数带型包含的菌株数较多。对于日常监测中分离得到的菌株,PFGE分型结果与水产品的种类、采样时间基本无相关性,79个菌株可分成74个PFGE带型;从历年食物中毒应急监测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其PFGE型相对较少,124株中只有76个PFGE型。应用Bionumerics计算D值为99.81%。结论建立了厦门市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数据库,为本市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2014 — 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副溶血弧菌(Vp)的流行情况、血清型别、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4 — 2018年丽水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11 420例临床腹泻患者粪便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497份食品标本,进行Vp的分离培养,分析阳性菌株的分布特征。 同时对菌株开展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共分离到296株Vp,其中251株来源于腹泻患者粪便,45株来源于食品。 丽水市Vp流行集中于第三季度,患者集中于成年人,且在家庭用餐占多数。 患者来源菌株主要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型为tdh+trh-tlh+,食品来源菌株主要血清型为O2,毒力基因型为tdh-trh-tlh+。 48株Vp可分为42个PFGE带型,带型相似值为 6.16% ~ 100.00%。结论第三季度为Vp的卫生监管重点,要加强对饮食习惯尤其是家庭用餐时对水产品正确处理方面的宣教。 丽水市目前流行的菌株基因相似度低,可能存在多克隆来源。重点监测血清型患者为O3∶K6,食品为O2。  相似文献   
105.
创伤弧菌是人类三大致病弧菌之一,能够通过食源性传播或者伤口感染导致发病,近年来全球发病率逐步升高。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已有上百株创伤弧菌全基因组序列在国际公共数据库公布。这些数据为创伤弧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并促进了对该病原菌遗传多样性、传播和致病机制的认识。本文从基因分型、种群结构和重要毒力因子3个方面对创伤弧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创伤弧菌感染、进化和防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厦门市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及危险性,为消费安全指导及预警预报系统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2010年8—9月、2011年3—11月对采集的贝类活体、环境标本和贝类加工产品进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1年共采集207份样品。贝类活体123份,检出VP 95株,检出率为77.24%。贝类活体中益蛏的VP检出率较高为84.2%,海蛎中的VP检出率最低,为63.3%,11个海域均检出VP。84份贝类加工产品均未检出。结论厦门市贝类活体中VP的污染率较高,必须持续地进行贝类活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07.
<正>中国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地区。引起腹泻的病原菌种类甚多,而长期以来,临床实验室仅开展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或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病原学筛查。2011年德国爆发严重的大肠埃希菌O104∶H4疫情,给我们只注重部分病原的检测和防控策略敲响了警钟[1]。目前,国内多个地区均有报道感染性腹泻病原特征,但宁波地区缺乏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08.
副溶血弧菌是沿海地区的一种嗜盐性细菌,其生长快,繁殖速度高,常通过感染多种海产品而引发人的食物中毒发生,近年来,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日益增多,到目前为止,O3:K6型副溶血弧菌菌株已引起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国家的大流行。随着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疾病的规模不断增加和频发,人们对其也更加关注,各种检测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生化鉴定实验,尤其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医院感染监控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副溶血弧菌的基础特性,致病性及目前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调查一起某餐饮店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流行病特征以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判断本次发病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高温天气要特别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餐饮行业冷荤食品的监管,以预防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为我们当下该重点探讨的问题.在2013年6月26日17点30分,本中心接到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电话通报:6月26日下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20多名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在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疑似食物中物,要求派人核实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城区卫生局,在城区卫生局指令下,我中心立即派出五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本中心调查,发病的29名学生均与6月25日在第一食堂进食晚餐有关,并从11份发病学生肛拭样品中有8份肛拭子及2份大便样品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这次事故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