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79篇
预防医学   1261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深圳市罗湖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获得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样品采用荧光PCR与传统分离培养同时检测,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2株不能分型,其余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型大致相同,同一起食物中毒的菌株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流行克隆株,PFGE分子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追踪溯源方面有重要提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判定依据进行探讨。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所得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组织专家论证,进行病因的因果推断。结果此事件中共确认病例7例,病例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2名患者粪样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综合可疑食品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暴露因素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专家论证,定性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流行病学调查在食物中毒事件调查中有确认地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作为食物中毒判定主要依据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VP0350基因编码蛋白CalR的结构和功能。方法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VP035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CalR序列;利用ExPASy服务器中的ProtParam及ProtScale预测CalR蛋白的一般理化性质及亲疏水性;利用TMHMM Server v.2.0及SignalP 4.0 Server分析CalR蛋白的跨膜区及信号肽;利用SOPMA分析CalR蛋白的二级结构并利用Phyre 2 sever对其进行蛋白质三级结构同源模型构建;利用NCBI的CDD(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数据库,NetPhos 3.1Server及STRING 11.0对CalR蛋白的结构域,磷酸化位点和相互作用蛋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副溶血弧菌VP0350基因编码的CalR蛋白由319个氨基酸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6.192 34×10~3,理论等电点(pI)为6.20,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区,二级结构中主要为α-螺旋,并成功构建三级结构模型。CalR蛋白具有1个保守结构域和多个磷酸化位点,并具有多个相互作用蛋白。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alR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含有抗原表位区域,可为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表位疫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弧菌病是由弧菌属(Vibrio)细菌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弧菌引起的疾病具有面积广、发病率高的特点,不仅给鱼类还给对虾、贝类等海水养殖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弧菌病的防治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目前对海水养殖动物弧菌病的控制手段主要是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进行治疗,但这类化学药物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细菌抗药性的日益严重嘲,增加了病害的防治难度,同时抗生素在水产品体内的残留问题,也带来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海藻中存在着多种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已鉴定出脂类、酚类、萜类、多糖类、卤化物、含硫化合物等不同类型的抗菌活性成分。海藻成为发现抗菌活性成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对我区近5年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统计,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近5年来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按照中毒原因、中毒时间、细菌类型等进行科学统计.结果 共收集到近5年来食物中毒病例236起,经过分析得,细菌别类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发生116例,占49.15%,其它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别占55例,23.30%、42例,17.80%和23例,9.75%.按中毒多发时间分析,食物中毒主要发生春、夏两季,分别占33.25% 和55.60%.结论 我区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中毒食品主要是海水产品和肉类食品,其主要原因为春、夏秋季节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之一些餐饮场所卫生条件不规范导致.  相似文献   
996.
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两种不同来源菌株的相关性,了解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对50株贝类样品分离株以及18株本市散发性腹泻患者和食物中毒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tdh、trh、off8和toxRS/new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贝源分离株tdh、toxRS/new和orf8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只有冬季检出的2株汕阳性。临床分离株中有14株tdh、toxRS/new和orf83种毒力基因为阳性,1株trh阳性,其余3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说明这18株中有14株(77.78%)属于流行株,其中13株(92.86%)为03:K6型,1株为01:KUT型;而PFGE分型结果显示:53株菌株分属9种不同血清群的副溶血性弧菌,但经NotI酶酶切可分成多种不同PFGE酶切图谱,仅少部分相同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有相同酶切图谱(按相似度100%分)。多数菌株PFGE酶切图谱差异明显。结论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贝类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在血清型分型、致病因子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初步建立了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基因指纹图谱库。  相似文献   
997.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及寄生虫性腹泻。在我国,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居所有传染病之首,在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解余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综述最新文献。2019年11月6日收治1例54岁男性患者,其进食淡水水产品后双下肢红肿、疼痛明显,出现瘀斑及血性水疱,入院后3 h急诊行筋膜切开减张术,术后各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24 h放弃治疗。2020年8月12日收治1例73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番禺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 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方法随机从番禺区的水产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餐饮单位采集各类水产品样品,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4789.7—2008)标准对VP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103份样品中有15份检出VP.检出率为14.6%。各类场所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水产品和海水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的4类水产品中虾蟹类的VP检出率最高(34.8%),生吃水产品未检出VP,4类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P〈0.05)。阳性样品中VP的平均浓度为7.6MPN/1g,虾蟹类样品的VP浓度明显高于鱼类,但与贝壳样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番禺区水产品VP的污染情况较为突出,应加强对水产品VP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创伤弧菌ATCC27562对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为创伤弧菌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DGHM试验测定戊二醛、过氧乙酸及乙醇对创伤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定性悬浮试验检测其对创伤弧菌的最快有效杀菌时间。结果戊二醛的MIC为0.31g/L、MBC为10.00g/L,过氧乙酸的MIC为0.04g/L、MBC为0.31g/L,乙醇的MIC为4.69%、MBC为37.50%;20g/L戊二醛作用10s杀灭创伤弧菌,5g/L过氧乙酸作用10s创伤弧菌被杀灭,75%(V/V)乙醇作用于创伤弧菌60s将其有效杀灭。结论创伤弧菌ATCC27562对常用消毒剂抗性较弱,常用浓度能将其迅速有效杀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