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79篇
预防医学   1261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 针对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临床药师结合药敏结果、药物特性,探讨如何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从抗菌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特性等方面对治疗方案提供信息和帮助。结果 成功救治了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药学技术支持。结论 临床药师要充分了解创伤弧菌的致病特性,选择抗菌药物时充分考虑抗菌药物的特性,为临床这类患者制定用药方案提供参考,体现临床药师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针对麦氏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评价该方法的分型效果,并对收集的麦氏弧菌进行MLST分析。方法筛选出7个管家基因(ftsZ、gapA、mreB、gyrB、purM、recA、ropA),设计特异引物,在17株麦氏弧菌中PCR扩增管家基因序列。 用DnaSP 6.12.03软件和Split tree 4.0软件评价基因多态性、中性进化和基因重组情况;根据7个管家基因的序列差异获得对应的序列分型(ST)型别,用BioNumerics 7.1软件对不同ST型别构建最小生成树和聚类图,并用eBURST 3.0软件计算克隆复合体(CCs)。结果所选的管家基因具有足够多的等位基因位点、序列差异和足够高的分辨率;7个管家基因的Split tree对所有麦氏弧菌的聚类一致;中性试验结果显示,7个管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遗传漂变的影响较小。 MLST将17株麦氏弧菌分成14个ST型别,大多数菌株(64.70%)均单独形成一个ST型别,其中ST007形成了可能的优势克隆群。 这些菌株之间存在相对较远的遗传距离,在垂直传播上呈现出潜在的地域聚集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麦氏弧菌的MLST方法能分析麦氏弧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王群  李哲  赵林  王紫鉴  赵宏群  阚飙  逄波 《疾病监测》2020,35(6):513-517
目的利用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免疫原理及Cas12a酶的特点构建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VP)的方法,实现对病原菌准确快速的检测和识别。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纯化Cas12a蛋白,筛选构建VP的gRNA,建立CRISPR-VP荧光检测系统,根据最终荧光扩增曲线判定CRISPR-VP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在CRISPR-VP检测方法中只在VP的序列存在时才会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基于CRISPR/Cas蛋白的VP的检测方法,为后续简易检测试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海水采样器采集海水,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160份海水中分离出弧菌科细菌339株,其中弧菌属295株(87.0%),气单胞菌属42株(12,4%),邻单胞菌属2株(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0株致病性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哌酮、复方磺胺甲略唑、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率为90.0%~98.7%,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差,仅为28.0%和30.0%。结论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海洋弧菌所致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常造成群发性的腹泻、呕吐等伤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判断是否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依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而实验室诊断是确定食源性疾病病因主要依据。通过对襄樊市2003~2005年发生的22起细菌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别制备抗副溶血弧菌及其不耐热溶血毒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的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TLH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方法以副溶血弧菌及其TLH分别免疫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和雌性BALB/C小鼠,制备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及小鼠抗TLH多克隆抗体,以间接ELISA法检测两种抗体效价,并以棋盘法筛选两种多克隆抗体用于夹心检测TLH的效价。结果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6400,鼠抗TLH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02 400,经筛选确定以1∶800稀释的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与1∶1600稀释的鼠抗TLH抗体建立了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论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可与TLH呈特异性反应,以此建立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副溶血弧菌TLH可获较满意结果,此实验可为进一步建立简便、快速的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2006年7月26日,我市某台资企业发生了一起食源性腹泻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认由河弧菌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青海弧菌Q67新鲜培养菌液测试水中砷铬铅镉汞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常温(25 ℃ )下水中砷、铬、铅、镉和汞对发光菌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 以新鲜培养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生物,根据其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发光规律选取OD6001.7的新鲜发光菌液进行测试,以RS9901生物发光仪为测试设备,测定水中砷、铬、铅、镉和汞对发光菌半数发光抑制效应浓度(EC50).研究毒性作用时间和发光抑制效应的关系及其规律.结果 应用新鲜培养青海弧菌Q67菌液在常温下测定了上述5种毒物的EC50,毒性由小到大顺序为: As(Ⅲ),NaAsO2 EC50 10.76 mg/L<Cr(Ⅵ),CrO3 EC507.22 mg/L<Pb(Ⅱ),PbCl2 EC505.42 mg/L<Cd(Ⅱ),CdCl2EC501.84 mg/L<Hg(Ⅱ),HgCl2 EC501.45 mg /L.并且毒物Pb(Ⅱ)、Cd(Ⅱ)的EC50随作用时间变化呈现指数曲线规律.结论 常温条件下除汞外上述4种毒物对青海弧菌Q67毒性效应明显;获得的Pb(Ⅱ)和Cd(Ⅱ)EC50随作用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单一毒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特点及毒物区分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9.
2007年10月6日18:00,武汉市某饭店承办了1场婚宴,有106人参加了该婚宴,从当天24:00开始,陆续有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截止至10月7日22:00共有78人先后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其中部分病例(62人)使用口服抗生素,症状得到缓解,部分症状严重的病例(16人)相继到附近医院就医,经过抗菌补液治疗,至2007年10月8日上午9:00接到婚宴就餐者的投诉,江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前往调查,8日下午仍有6人有腹痛、腹泻症状,至2007年10月9日16:00全部病例均痊愈,没有后续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10.
海洋弧菌B2817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海洋弧茵B2817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所产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现代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鏊定,以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茵红素(1)、肉豆蔻酸(2)、7-十六碳烯酸(3)、7,10-十八碳二烯酸(4).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SM7721、S180具有强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6.3、5.6μg·mL-1,而对人正常肝细胞HL-02无毒性.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得到,而且弧菌B2817为灵茵红素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