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27篇
  免费   4321篇
  国内免费   959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553篇
妇产科学   236篇
基础医学   1051篇
口腔科学   455篇
临床医学   4888篇
内科学   7676篇
皮肤病学   1066篇
神经病学   616篇
特种医学   1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6篇
外科学   1056篇
综合类   13067篇
预防医学   24437篇
眼科学   595篇
药学   3788篇
  36篇
中国医学   877篇
肿瘤学   1456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643篇
  2021年   841篇
  2020年   962篇
  2019年   868篇
  2018年   604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1106篇
  2015年   1223篇
  2014年   2043篇
  2013年   2238篇
  2012年   2813篇
  2011年   2893篇
  2010年   2868篇
  2009年   2619篇
  2008年   2807篇
  2007年   2500篇
  2006年   2279篇
  2005年   2797篇
  2004年   3178篇
  2003年   4140篇
  2002年   3292篇
  2001年   3356篇
  2000年   2863篇
  1999年   2213篇
  1998年   2077篇
  1997年   1762篇
  1996年   1330篇
  1995年   1386篇
  1994年   953篇
  1993年   783篇
  1992年   651篇
  1991年   540篇
  1990年   420篇
  1989年   39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比较2020年与近两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制定防病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苏州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每年发病数为69 031例、64 834例、38 097例,发病率为646.12/10万、604.70/10万、354.3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 8 585.795,P<0.05)。2020年除新冠肺炎外,主要法定传染病有流感、手足口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肝炎;重点疾病谱与近两年基本一致,但报告发病数较近两年普遍下降。2020年发病数在1月呈现高峰值,随后2月大幅度下降,3—12月又逐渐回升,但2—12月发病水平均低于近两年。2020年发病较高地区为虎丘区、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吴中区、吴江区,各地区报告发病较近两年均显著下降。2020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0~34岁,尤其以<10岁人群为主;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这些发病规律与近两年一致,但是发病数显著低于近两年水平。结论 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下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明显减少,公共场所提倡公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学校加强健康监测、勤洗手多通风等措施确实带来了有效的抑制效果,为今后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描述四川省2015—2019年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流感监测系统上报的流感样病例数据开展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间,四川省共监测流感样病例标本131 477份,其中阳性标本23 844份,流感阳性率为18.14%。2015—2019年四川省优势流感亚型主要为甲型H1N1,季节性H3N2和B(Victoria)系流感。流感阳性率随月份、季节而改变,四川省流感阳性率高峰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为秋季。甲型流感主要在秋冬季流行,乙型流感主要在冬春季流行。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在5~14岁组年龄段最高。结论 四川省流感有明显的冬季流行高峰,各型别呈交替流行。秋冬季应加强流感防控工作;甲型和乙型流感好发于5~14岁群体,应继续加强对儿童学生流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是否共病基础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方法 对截至2020年3月1日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四川省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疫情的总体流行特征,将患者分为合并及未合并基础疾病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确诊患者538例,其中合并基础疾病组175例。合并组前五位均为慢性基础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炎及慢阻肺和心脑血管疾病。与非基础疾病的患者相比,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t = 2.823,P = 0.031),出现肌痛、腹泻或其他胃肠道症状的比例更高(P<0.05),重症和危重症比例更高(Z = 2.682,P = 0.007),平均住院时间更长(U = 5.532,P = 0.021),病死率更高(χ2 = 6.258,P<0.05),但在性别、临床症状(发烧、干咳和肺炎)、发病到确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和病例来源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职业分布来看,农民、家务及待业者占比最多,患基础性疾病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 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因素,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农民、家务及待业者二类职业人群应给与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河南省餐饮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河南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南省2016—2020年共报告发生在餐饮单位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4起,占同时期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总数的57.44%,发病2577人,占发病总人数的73.37%,死亡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4.29%。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100起,占总事件数的44.64%。在查明原因的事件中,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因素,占总事件数的19.64%;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事件数量最多,占总事件数的27.33%。结论 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重点环节和危险因素的监管,建立健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多部门沟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安徽省 2010—2019年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2014年和2019年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安徽省在校中小学生有效数据7459份、8789份和5821份,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进行筛查,比较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3%和10.0%,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13.0%,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和7.1%;城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6.3%和12.3%,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2%和7.7%。2010—2019 年安徽省 9~18 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结论 2010—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处于增长趋势,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性别及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2020年宁夏新冠疫情期间SARS-CoV-2与常见6种发热呼吸道病原的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和感染特点,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对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6日期间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检的COVID-19筛查样本进行SARS-CoV-2和Flu等常见发热呼吸道病原进行定性检测,并收集各病原阳性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结果 529例COVID-19筛查样本中,SARS-CoV-2阳性检出率为13.23%(70/529)。对COVID-19筛查样本中180份符合条件的FRS病例样本进行6种其他呼吸道病毒病原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2.78%(23/180),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为Flu和HRSV,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78%。各时间段内SARS-CoV-2阳性检出率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其他呼吸道病毒总阳性检出率稳中有降。SARS-CoV-2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 60岁组及60岁以上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5.00%和24.39%,阳性病例在宁夏五市均有分布,银川市最多;其他呼吸道病原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41~ 60岁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20岁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12.20%,阳性主要集中于银川与中卫两市。结论 在常态下防控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应加强呼吸道传播病原快速筛查体系的建设以达到精准防控传染病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产酶机制及同源性。方法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常见耐药编码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同源性。结果共收集到57株CRKP,mCIM试验阳性率为91.23%(52/57)。PCR共检出6种耐药基因,包括blaSHV、blaCTX-M-9群、blaKPC-2、blaTEM、blaCTX-M-1群和blaNDM-1,检出率分别为94.74%、68.42%、68.42%、56.14%、3.51%和1.75%,其中2株携带blaCTX-M-1群的菌株经测序证实为blaCTX-M-80和blaCTX-M-123,blaCTX-M-9群中1株为blaCTX-M-27,2株为blaCTX-M-14,其余均为blaCTX-M-65。PFGE结果显示,57株CRKP可分为A~H共8种不同的型别,以A型为主,占76.79%,其中A6亚型占32.56%。MLST结果显示,共检出ST11和ST29两种型别,以ST11为主,占75.00%。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且同时携带多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PFGE和MLST结果表明:该院临床分离的CRKP存在克隆传播,需加强流行病学监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围术期高血糖的研究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在围术期高血糖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围术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高血糖的发生率较高,其结果导致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和生存率的下降,与围术期高血糖在血液流变学中呈现出高粘滞状态和微循环灌流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查明我市2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感染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标本,用血平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用PCR鉴定。结果患者手部有外伤且有生猪肉接触史,临床上潜伏期短,病程进展迅速,均为脑膜炎型。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的细菌经生化和PCR检测结果为猪链球菌Ⅱ型。病人经过及时抢救均脱离了危险。结论2起疫情为散发疫情,相互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传播途径为接触被猪链球菌污染的生猪肉经破损皮肤而传染。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肉食品加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目的 分析某大型水面舰艇官兵尿石症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21年某大型水面舰艇部队官兵体检报告原始数据,包括一般信息、内外科体检结果、超声、血尿检验结果等,并行作训环境及生活习惯调查,分析官兵肾结石和肾结晶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315名官兵中,肾结石/结晶总患病率6.92%。肾结石和肾结晶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军龄和上舰龄的增长而增加。肾结石/结晶患者中合并超重者占32.97%,显著高于无肾结石/结晶者(17.04%)。肾结石/结晶患者饮水量大于2000ml/d的比例(20.45% vs. 30.24%)及饮用牛奶的比例(82.95% vs. 90.64%)显著低于无肾结石/结晶者。与不伴有肾结石/结晶的官兵相比,患有肾结石/结晶官兵的作训环境、水源、饮料摄入、血尿酸水平、尿渗透压均无显著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超重是舰艇官兵肾结石/结晶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多饮水和牛奶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 舰艇官兵肾结石和肾结晶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增加、超重、少饮水和少饮牛奶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