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生物性骨载体的制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的制备方法,成分分析、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生物力学强度,超微结构,交叉抗原性,临床应用等一系列研究做了详尽的报道,阐述了为尽量降低BBC抗原性而采取综合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并分析归纳出BBC作为骨替代材料的优点;(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合适的力学强度;(3)天然的多孔结构和合适的孔隙率;(4)能为宿主吸收替代;(5)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62.
天花粉引产致过敏性心肌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花粉制剂具有较强抗原性植物蛋白,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但引起过敏性心股炎较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郑州分离株MEL-HP27Lpp20蛋白的主要化学和免疫学分子特征,为Hp基因工程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本研究室克隆的HpMEL-HP27lpp2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该基因表达产物(Lpp20)的氨基酸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Omiga2.0、Anthepro4.5和GenBank数据库对Lpp20分子的主要化学特征和抗原活性进行分析。结果MEL-HP27Lpp2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175aa,Lpp20蛋白的分子量为19.122kDa,等电点为9.950,pH7.0时带电荷为9.035,280nm摩尔消光系数为12210,280nm吸光度为0.639,具有2个有抗原活性的结构域。结论MEL-HP27Lpp20蛋白分子具有典型抗原分子的结构特征,有希望成为新的Hp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64.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91重组OspC的鉴定和抗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重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91外膜蛋白C(OspC)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用于早期莱姆病诊断的研究。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PD91外膜蛋白C基因,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llD,构建重组质粒PET-llD-ospC。用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OspC基因被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PET-llD中。序列测定结果证实与国外已报道的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OspC具有强抗原性。结论 该项研究为国内莱姆病的早期特异性诊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以组织氧耗量与琥珀酸脱氢酶为指标,并采用火箭免疫电泳及单相免疫扩散抗原性免疫学检测方法,旨在探讨人、豚鼠新鲜皮肤与不同冷冻温度下皮肤活力及抗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指标百分比与平均活力百分比进行比较中,以-196℃速冻组平均活力%最高(70.8%,61%),与其它三个温度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0.01)。检测皮片抗原性的结果显示:新鲜皮片匀浆抗原性(量)>-196℃处理组>-80℃处理组>-20℃处理组>4℃处理组。由此可见,经各种低温处理的皮片匀浆抗原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抗原性越低,即抗原性低的组织失活就越重。  相似文献   
66.
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在原核细胞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克隆和表达Bcr-abl融合基因融合位点周围的基因片段。方法: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K562细胞株总RNA作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包含:Bcr-abl(b3a2)融合位点周围的基因片段。将RT-PCR产物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进pGEX-6P-1载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下游,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以1.0mmol/L IPTG诱导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表达。结果:原核细胞融合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证实该融合蛋白为42000大小。用该表达产物免疫ICR小鼠,所制备的抗血清可与K562细胞特异性结合。结论:原核细胞表达的p42^Bcr-abl融合蛋白具有p210^Bcr-abl融合蛋白的特异抗原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旋毛虫抗原基因Ts21的原核表达与重组蛋白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原核表达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Mr)21 000抗原基因(Ts21)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抗原性鉴定。 方法 将旋毛虫抗原基因Ts21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c2X-Ts21,经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TB1,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将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ELISA检测抗体滴度,免疫荧光检测(IFA)确定Ts21蛋白在肌幼虫体内的分布。 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为Mr 63 500的重组融合蛋白,IPTG诱导4 h后表达量最大,薄层凝胶光密度扫描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8.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识别,但不能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伪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与钩虫病、囊尾蚴病、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但与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的血清抗体,IFA显示Ts21蛋白主要分布于肌幼虫体壁。 结论 成功制备了旋毛虫Ts21基因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刚地弓形虫三磷酸核苷水解酶基因(NTPase)进行克隆、表达和鉴定。 方法 采用PCR扩增刚地弓形虫RH株的NTPase基因,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经酶切与测序鉴定后亚克隆至表达质粒pBAD-HisB,并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用镍-次氮基三乙酸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质粒pBAD-HisB-NTPase表达产生的含组氨酸的重组蛋白,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蛋白表达产物。 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刚地弓形虫NTPase-Ⅱ基因序列,经测序鉴定无基因突变。SDS-PAGE结果表明NTPase-Ⅱ基因在E.coli 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其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70 000,与理论值相近。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可被弓形虫感染的鼠血清及鼠抗重组蛋白血清识别。 结论 所克隆表达的弓形虫NTPase-Ⅱ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三种去污剂(NP-4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皂素-Saponin)加上多种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制备红内期恶性疟原虫抗原,并使用ELISA法比较三种可溶性提取物的抗原性。结果发现,碳酸盐缓冲液包被虫体抗原比PBS包被效果好。前者可增加抗原的吸附性。NP40提取物仍然含有抗原性,尽管其抗原含量远远低于另两种提取物。NP40-SDS和Saponin-SDS提取物对许多病例表现出抗原性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在用疟原虫虫体抗原作现场免疫学筛选时,最好用NP40提取物、NP40-SDS提取物和Saponin-SDS提取物作混合抗原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动态分析1例老年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全基因组序列变化,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阐述HBV基因组变异对其不同基因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一次扩增全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基因组,测序鉴定,建立HBV全基因组克隆、转染表达。结果 通过测序鉴定、同源性比较和真核细胞转染分析,显示HBV基因组序列变异集中在S基因,其表达蛋白前后有抗原性变化。结论 S基因变异可以导致S蛋白抗原性变化,打破宿主体内免疫耐受,诱发重症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