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8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326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002篇
妇产科学   700篇
基础医学   699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3137篇
内科学   1249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3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620篇
综合类   6412篇
预防医学   6257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424篇
  26篇
中国医学   892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536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1230篇
  2013年   1180篇
  2012年   1491篇
  2011年   1548篇
  2010年   1435篇
  2009年   1327篇
  2008年   1995篇
  2007年   1589篇
  2006年   1388篇
  2005年   1554篇
  2004年   1061篇
  2003年   873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了解沈阳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6~2000年沈阳市妇幼保健所提供的“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登记表”进行分析,然后进行X2检验。结果沈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6.05%,其中出生缺陷以单发为主占84.72%。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并趾。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X2=26.19,P<0.001)。出生缺陷在第2季度最高,而第4季度最低有显著性差异(X2=13.27,P<0.01)。30岁以上妇女为出生缺陷高危人群。沈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基本接近或低于资料显示的全国及美国的监测数据。结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加强产前诊断和孕期保健,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和提高人口素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王亮  周珉  杨复宾  任彦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0):1044-1044
患儿男,7h,孕36^+5W自然娩出,出生时体重2.1kg,出生时即气促,全身青紫,生后Apgar 1分钟评分为4分。体检:体温35.5℃,脉搏130次/min,呼吸56次/min,血压51/30mm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底可闻及痰鸣音,叩诊浊音,双侧胸廓饱满,吸气时锁骨上窝轻度凹陷。腹部平坦,肠鸣音减弱,无胃肠型,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人早孕期绒毛及滋养细胞趋化因子SDF-1的表达、分泌及其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募集作用.方法收集早孕期绒毛组织并检测SDF-1的定位表达;用ELISA分析早孕期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的浓度水平;分离早孕期蜕膜免疫活性细胞,以趋化试验研究SDF-1及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人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并分泌SDF-1;一定浓度范围的SDF-l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趋化作用,最大趋化指数为3.27±0.89;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也明显趋化蜕膜免疫活性细胞,趋化指数为2.11±0.79.结论人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的SDF-1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趋化、募集作用,从而有助于形成蜕膜独特的淋巴细胞群体并维持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不同的年龄绝经后妇女不同体重质量指数(BMI)与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来自门诊健康体检的557名绝经后妇女(肝肾等疾病除外),年龄范围50~78岁。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及Troch等部位的BMD,同时计算BMI。根据BMI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20 kg/m2)、正常体重组(25≥BMI>20 kg/m2)及超重组(BMI>25 kg/m2)。根据年龄又分为3组(50-,60-,70~78岁),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各组间均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BMI组总体不同部位的BMD方差分析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1,高BMI组的BMD均值明显增高;进一步对同一年龄组不同BMI组的不同部位的BMD均值比较,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特别是低体重组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BMI组的BMD。结论BMI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有显著相关,但低体重的绝经后妇女作为骨折的危险人群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超重的绝经后妇女,通过增加体重的方式增加BMD是危险的,因为超重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及中风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他途径:如年轻时加强运动、多饮牛奶、不盲目减肥等,提高妇女峰值骨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5.
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臀比(WHR)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arcomMx8000多层螺旋CT测定560例正常成人腰椎松质骨密度,将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在同年龄组根据BMI及腰围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分析骨密度与体重、BMI、腰围及WHR的关系。结果①以BMI分组,老年肥胖组BMD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②以腰围分组,中年女性肥胖组BMD低于非肥胖组(P<0.05);③青年组和中年组BMD与腰围及WHR呈负相关,老年组BMD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与腰围和WHR不相关。结论预防骨质疏松症在中青年应提倡运动锻炼,避免肥胖,在老年人不应该过分强调降低体重减少肥胖以避免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66.
<正>1背景神经管缺陷(NTDs)是在脑和脊索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畸形,包括无脑儿(颅骨、表面皮肤和脑组织全部或部分缺失)、脊柱裂(脊柱未闭合造成的脊索、脊膜分别或同时突出或暴露;有些病例合并脑积水)和脑膨出(脑膜疝,脑组织位于颅骨外,表面被正常或萎缩皮肤覆盖)。胚胎发育时背侧表层的一群细胞发育成凹槽,进而发展为中空的管道。这一过程完成于受孕后1个月内(约为末次月经后第6周),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NTDs。无脑儿无法生存,而另两种NTDs(脊柱裂和脑膨出)的围产儿和婴儿的死亡率则很高。存活儿童的受损(失禁,运动和感觉能力降低,学习困难)程度从轻度到极严重不等,通常都很严重,严重程度取决于缺陷的部位、大小、神经组织破坏程度和伴随的脑积水(脑室内液体量异常增多)程度。  相似文献   
67.
李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145-1146
孕期30^ 1周,G3P0,LOA。有轻度的妊高征(血压18/12Kpa),因胎膜早破而急诊人院,人院后即给予抗炎、保胎等处理。次日有规律性宫缩而人产房分娩,产程顺利,侧切分娩一女婴,体重为1200g,出生1分钟Apgar评5分(心跳、呼吸、肌张力、皮肤、喉反射各得1分),经吸氧、  相似文献   
68.
王金秀  蒋曙红  周红  王淮燕  刘滢 《上海医学》2006,29(12):881-882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仍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营养因素在改善早产儿生存和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未成熟儿出生后的胃肠道发育和营养支持也是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激素水平和胃肠发育的影响,以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69.
多方面资料表明,围产儿死亡中,出生体重〈2500g的胎婴儿占50%~60%,低出生体重儿一旦患病,预后严重,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是体重〉2500g小儿的8~10倍,而且存活者后遗症也多。所以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对围产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6年来在我院出生的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0.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100名7至11岁的体重超重的儿童进行了研究,根据对这些儿童的父母所完成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儿童出现打鼾或其他有关睡眠呼吸问题。研究人员把这些儿童随机分成3组,其中一组每天接受40分钟受到监督的有氧运动——比如捉人游戏、篮球、足球或跳绳——为期13周;另—组接受20分钟相同种类的每天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