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7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142篇
内科学   91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24篇
综合类   2230篇
预防医学   455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011篇
  14篇
中国医学   963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①目的观察营养支持疗法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的效果.②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病人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7)采用常规吸氧、抗生素、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n=29)在此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00g/L脂肪乳注射液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d.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③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6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uc=2.09,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0.3±4.2)d,对照组为(28.6±3.7)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7.82,P<0.05).④结论营养疗法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990年 4月~ 2 0 0 0年 3月我们采用 Heller手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2 8例 ,在解除梗阻、预防胃食管反流及再狭窄方面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9例 ,女 19例 ;年龄 12~ 42岁 ,平均2 8.8岁 ;病程 2~ 11年。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地吞咽困难 ,14例有进餐时呕吐 ,6例有明显的反酸症状 ,8例伴有胸骨后吞咽痛 ,19例患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经吞钡食管造影检查确诊 ,X线征象表现为贲门部狭窄 ,胸段食管扩张 ,食管末端呈鸟嘴样或萝卜根样改变。其中 2 0例行胃镜检查 ,可见食管粘膜苍…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将“前-后实验”和“连续实验”两种催速失活的实验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可以较短的实验时间内,获得该催化剂比较全面、完整的活性衰退的信息。使用该评价方法,对ZSM-5分子筛催化剂AB-97催化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的失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缓和条件与苛刻条件下,催化剂的失活规律有所不同。在实验基础上,结合Monte-Carlo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机理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物在催化剂晶粒表面上吸附位置以及反应机理均不相同,同时证实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4.
贲门失弛缓症的经腹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疫立10名正常人和8名贲门癌患者作对照,对3组受试者进行经腹超声饮水试验,比较三者的超声表现;并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药物治疗、球囊扩张或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前后的超声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人饮水试验前食管腔及贲门口闭合,饮水时贲门迅速开放,水流快速通过。(2)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饮水试验前食管下段已经扩张;饮水时连续观察10min,贲门始终不弛张、水流不能通过者5例,贲门间断性张开、水流间继通过者3例;饮水试验后30min再检查时见全部患者的食管中仍滞留有水。(3)贲门癌患者饮水前表现为贲门环增大、贲门壁增厚,食管未扩张;饮水时水流通过贲门较缓慢。结论:经超声检查因只需饮水量水而易为患者接受;而且它通过显示贲门环的大小、贲门壁厚度以及饮水时水流通过贲门的状态,而达到迅捷、可靠地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故也是合适的治疗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5.
106.
【摘要】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17例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男3例,女14例;年龄55~81岁(67.8±6.3岁);随访时间13~39个月(25.9±7.6个月)。在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X线片测量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腰椎侧凸Cobb角、C7铅垂线-骶骨中垂线距离(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脊柱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躯干整体倾斜角(global tilt,GT)、GAP评分(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 score)、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记录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480min(327.4±85.4min),出血量50~1100ml(504.7±275.1ml),融合节段3~8个(3.8±1.2个)。1例患者术后左侧大腿外侧腹股沟区感觉减退,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后20d症状缓解;1例患者术中发生椎体终板骨折,调整融合器置入路径避开骨折部位,同时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随访未发现融合器进一步沉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侧凸Cobb角、C7PL-CSVL、TK、TLK、LL、LDI、GT、GAP评分、PT、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均获得改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ODI、JOA评分、腰部VAS和下肢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的症状,同时矫正脊柱三维畸形、重建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压力改变及经腹改良Heller手术的疗效。方法:应用SGY-3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9例贲门失弛缓症术前及其中的7例术后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同时与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贲门失弛症患者的食管体部静息压和下括约肌静息压分别为8.72mmHg和48.17mmHg,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18mmHg和17.52mmHg,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食管体部均无原发性蠕动。结论:经腹改良Heller手术能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的吞咽困难,但不能恢复食管的蠕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石蜡切片中BCL-6抗原失活机制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清  黄高昇  赵一岭  王哲  闫庆国  郭英 《医学争鸣》2001,22(15):1352-1354
目的 探讨石蜡切片中BCL 6抗原失活机制及修复的最佳方法 .方法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11例石蜡切片分别用二乙胺四乙酸 (EDTA)、柠檬酸、碳酸钠及去离子水 4种与钙离子结合力不同的修复液 ,结合高压、微波和煮沸 3种不同方法修复后 ,比较检出的BCL 6阳性率及强度 .结果 BCL 6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 :EDTA 0 .73>柠檬酸 0 .45 (P<0 .0 1) >碳酸钠 0 .12 (P <0 .0 1) ,去离子水组无 1例阳性 .高压修复阳性率 0 .5 5 >微波修复 0 .2 8和煮沸修复 0 .12 (P <0 .0 5 ) .不同修复液与高压结合修复检出BCL 6阳性率及强度 :EDTA与柠檬酸阳性率分别为 1,0 .82 (P >0 .0 5 ) ,高于碳酸钠组 (0 .36 )和去离子水组 (0 ) (P <0 .0 1) .EDTA组强阳性占 0 .82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结论 EDTA结合高压是修复BCL 6抗原的理想方法 ,钙离子的参与可能是甲醛固定后BCL 6抗原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肝脏代偿能力低下 ,肝内、外分流严重 ,极易发生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 ,HE)。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 ,清除HE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 ,做好预见性护理 ,可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为此我们于1998年 8月~ 2 0 0 0年 9月 ,对 4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HE的预见性护理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9月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 ,共 48例 ,男 34例 ,女 14例 ;年龄 19~ 6 9岁 ,平…  相似文献   
110.
例1患者,男,52岁。因腹胀、乏力2个月,同时伴不规则发热、咳嗽、浅表淋巴结肿大,疼痛1周。曾在私人诊所静点青霉素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于1997-04-25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失代偿期”收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8.5℃,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8.3KPa。病人精神萎靡,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直径为0.5~3.0cm大小浅在淋巴结,触痛( ),活动、无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