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82篇
预防医学   91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诸多因素。目前研究认为该病是由环境因素和基因易感性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病。外环境致敏物质是哮喘发生的诱因。谷胱苷肽S-转移酶是机体重要的Ⅱ相代谢解毒酶,  相似文献   
42.
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及5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玖萍  郑丽 《职业与健康》2006,22(13):988-989
为了解大气悬浮颗粒的浓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所占比重及其吸附金属元素的情况,我们采集大气悬浮颗粒物,测定其浓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比重,用索氏酸提取法和模拟肺泡液溶出法处理后,分析其吸附Pb、Mn、Cr、Ni、Cd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细颗粒物(PM2.5)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轶戬  宋宏 《毒理学杂志》2005,19(2):146-148
颗粒物是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形态以及组成成分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与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有研究表明,大气中PM2.5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则从2.1%增加到3.75%。PM2.5的危害一方面是其沉积在肺泡中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它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对医院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的短期效应,探讨大气颗粒物对人群健康的急性危害。方法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2014~2016年成都市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的短期效应,并在不同年龄组(<65岁组和≥65岁组)中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成都市区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6.47 μg/m3和109.35 μg/m3。在非意外创伤急诊全人群中,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在滞后1 d时最大,PM2.5和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急诊人次数分别增加0.634%(95%CI: 0.273%~0.997%)和0.413%(95%CI: 0.166%~0.660%)。在≥65岁组中,调整全部气态污染物(SO2+NO2+CO+O3)的影响后, PM2.5和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滞后1 d的急诊人次数分别增加1.439%(95%CI:0.599%~2.287%)和 1.150%(95%CI:0.566%~1.738%)。结论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升高与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数呈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健康的急性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6-HBE分别暴露于8、16、32、64、128 μg/ml的于广州灰霾天气采集的大气PM2.5中24、48、72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并与本课题组前期检测的细胞凋亡和DNA损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染毒24、48、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64、128 μg/ml染毒组8-OHdG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染毒24 h相比,128 μg/ml染毒72 h组8-OHdG含量明显增加(P<0.05).氧化损伤与细胞DNA损伤和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细胞DNA损伤与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大气PM2.5可导致16-HBE氧化损伤,氧化损伤可能是PM2.5引起呼吸道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234-238
细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质(PM2.5)。PM2.5表面可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且这些物质可以随呼吸作用沉积在肺泡,甚至可通过肺换气到达其他器官,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在呼吸道可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生与纤维化,从而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及其发病时的症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空气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和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7.
48.
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篇》中提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虽意在阐释水气病的发生是由胸中大气衰弱,水气不行所致,但其中亦体现了仲景对杂病病机的理解和治疗思想.从该理论分析癌病的病机治法可见,正气虚弱、大气难行为发病之本,而气滞、瘀血、痰浊、癌毒内生为发病之标;治疗上当调补脾胃,益气健中,为大气运转提供物质基础,同时疏通气机,补运结合,使大气周流有序.其中运法分为健运脾胃、温运肾阳、调运肝脏、通运心肺.  相似文献   
49.
正穹顶之下的雾霾,一番警语,敲醒了中国人的沉睡。然而,屋顶下的烟霾,比雾霾更为严重,却尚未进入大众视线。那么,今天就来关注一下烟霾。本文的烟霾指的是烟草在室内燃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烟雾。烟霾颗粒直径比雾霾小得多我们都知道雾霾为什么被重视的原因,那是因为有个数字叫PM2.5,这种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二  相似文献   
50.
山西职工医学院新校区主教学楼为12层板式建筑。其外观通过形体的切分、立面的凸凹、材质及色彩的对比变化创造出大气的建筑形象,产生严谨理性而又丰富多变的建筑效果。建筑细部处理强调韵律与节奏,在挺拔大气的体量中又不失精致婉约的细部处理。主入口通过大台阶从二层进入,其上彩色折板既活跃了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