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65篇
  免费   5956篇
  国内免费   1967篇
耳鼻咽喉   509篇
儿科学   957篇
妇产科学   578篇
基础医学   1565篇
口腔科学   391篇
临床医学   15407篇
内科学   10890篇
皮肤病学   390篇
神经病学   2852篇
特种医学   19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9篇
外科学   4797篇
综合类   24407篇
预防医学   18126篇
眼科学   647篇
药学   9348篇
  309篇
中国医学   2422篇
肿瘤学   1586篇
  2024年   1051篇
  2023年   3760篇
  2022年   3125篇
  2021年   3778篇
  2020年   3475篇
  2019年   3542篇
  2018年   1807篇
  2017年   2960篇
  2016年   3224篇
  2015年   3439篇
  2014年   6005篇
  2013年   5872篇
  2012年   6577篇
  2011年   6518篇
  2010年   5592篇
  2009年   4849篇
  2008年   5741篇
  2007年   4572篇
  2006年   3857篇
  2005年   3747篇
  2004年   3061篇
  2003年   2764篇
  2002年   2141篇
  2001年   1485篇
  2000年   1131篇
  1999年   760篇
  1998年   566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森  董冬  黄跃华 《颈腰痛杂志》2021,42(6):833-837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geriatric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CGA)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9月择期手术的271例老年LSS患者,入院后即开展CGA评估,若其中≥3项指标存在缺陷,则视为"脆弱".统计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验证术前CGA评估为"脆弱者"是否为老年LSS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271例患者最终排除10例(3例主动取消手术,7例改变了手术计划),余261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25例存在≥3项的CGA缺陷,被纳入脆弱组;其余236例纳入非脆弱组.术后1个月内发生并发症27例(10.3%),其中全身并发症20例(7.7%),手术并发症7例(2.7%).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GA评估、手术时间均与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相关(P=0.001,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GA(OR=3.62,P=0.022)和手术时间(OR=3.25,P=0.007)均是老年LSS患者术后发生全身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65岁以上的老年LSS患者开展术前CGA评估,便于客观预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临床防治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992.
苏日罕  包亮 《颈腰痛杂志》2021,42(4):466-469
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重度外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457例,按照早期死亡(30 d内)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致伤因素、损伤节段、AISA分级、合并伤、基础疾病、是否手术、手术时机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早期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457例患者30 d以内死亡83例,病死率为18.1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损伤节段、APACHEⅡ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肺部感染、气管插管、低钠血症、血白蛋白等因素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低白蛋白血症(OR=1.906,P=0.016),高APACHEⅡ评分(OR=9.643,P=0.004),肺部感染(OR=4.976,P=0.038),高损伤节段(OR=10.933,P=0.045),低钠血症(OR=2.103,P=0.021)是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早手术(OR=0.887,P=0.013)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高损伤节段、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等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相关指标,对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及早手术能够降低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3.
李驰  郭中华  杨锐  胡杨 《颈腰痛杂志》2021,42(5):657-659
目的 研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再发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22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随访3年以上,将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5°以及<5°者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并经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再发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结果 224例患者术后再发后凸畸形40例,发生率17.86%,平均丢失角度(7.02±1.21)°;两组年龄、伤椎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 height ratio,AVH)、伤椎植骨、后凸Cobb角(Cobb angle,CA)、功能锻炼、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VH<50%(OR=2.811)、伤椎未植骨(OR=2.322)、功能锻炼不合理(OR=2.130)、CA>30°(OR=2.785)、年龄>60岁(OR=2.105)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再发后凸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易再发后凸畸形,受到AVH、伤椎植骨、CA、功能锻炼、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65例行肝移植供、受体资料。根据术后情况将患者分为EAD组(n=29)及非EAD组(n=35)。对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6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有29例,发生率为44.6%。单因素分析显示EAD组与非EAD组供体血清钠[(157.53±21.71)mmol/L vs(146.06±15.24)mmol/L,P=0.019]、热缺血时间[(21.6±6.5)min vs(10.6±4.3)min,P=0.016]、冷缺血时间[(8.3±1.2)h vs(5.4±1.2)h,P=0.012]、ICU住院时间[(78.1±19.5)h vs(49.7±17.6)h,P=0.007]及受体的无肝期时间[(98.3±16.3)h vs(66.0±17.6)h,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供体血清钠水平(OR 18.372,95%CI 1.846~24.173,P=0.019)及热缺血时间(OR 8.105,95%CI 1.513~37.205,P=0.013)。结论 供体血清钠水平及热缺血时间是公民逝世后器官原位肝移植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困难LC诊断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C术,观察组采用胆道镜联合IOC的LC术。比较两组患者胆管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36.38±4.16)min vs(52.24±8.46)min]、术中出血量[(67.35±6.22)mL vs(86.64±7.69)mL]、住院时间[(5.72±0.36)d vs(8.45±1.42)d]、中转开腹率[0 vs 8.60%(8/93)]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4.30%(4/93)vs 15.05%(14/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 2.128,95%CI 1.395~2.902)、合并糖尿病(OR 2.526,95%CI 1.682~3.427)、手术时间≥40 min(OR 2.318,95%CI 1.879~2.836)、术中出血量≥70 mL(OR 2.418,95%CI 1.389~3.523)、术中无胆道造影(OR 3.967,95%CI 2.184~4.853)是L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镜联合IOC在困难LC治疗中可降低患者胆管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中转开腹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困难LC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胆道造影有关。  相似文献   
996.
腔内治疗已成为血管外科多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较高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使得其治疗的总体疗效大为降低,这一问题在临床中尚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众多致病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是其发生再狭窄的重要原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控是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在动脉硬化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桃核承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其腔内治疗后发生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桃核承气汤对该临床问题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很高,有向近端进展的风险,从而增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甚至死亡的风险。目前关于创伤性下肢骨折(traumatic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TLEF)后DVT的研究较少,其预防和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文献报道DVT的发生率差异很大,与多个因素有关,如性别、基础疾病、骨折部位、骨折、软组织和血管等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受伤后干预措施,如受伤后肢体制动时间、预防血栓方案的实施时机和用药量等;另外手术相关因素,如止血带的使用、手术时间的延长和从受伤到手术的延迟也可影响DVT的发生。在临床中,低分子肝素是最常用的预防性药物,关于其用量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华法林、乙酰水杨酸和利伐沙班等也常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但在药物种类的选择方面仍缺乏明确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999.
腹膜转移是严重影响胃肠道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种子-土壤"学说被认为是解释腹膜转移的主要理论。由于腹膜转移结节初发时体积小,早期诊断尤为困难,因此,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诊断方法已由临床病理因素逐渐向细胞学、乃至分子层面纵深发展,而包括影像组学在内的多组学整合评估,也进一步丰富了腹膜转移的精准诊断。腹膜转移可导致癌性腹水、肠梗阻及恶液质等相关并发症,是胃肠道癌治疗的难点。以系统化疗为基础、手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是胃肠道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富集潜在获益的腹膜转移患者,如何判定转化手术的时机,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特别是转化手术后的患者如何制定治疗方案等,仍需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和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切实延长胃肠道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是持续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老年急性脑卒中肺部医院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5-2020年510例6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设计TEM、SHV、CTX-M、OXA引物并利用PCR技术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扩增。结果 共计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分别为11、7和5株;革兰阴性菌4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18、13、6和3株;真菌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1株。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1.11%、44.44%、33.33%、50.00%、50.00%、38.89%、11.11%、61.11%、5.56%、5.56%和5.56%。肺炎克雷伯菌对四环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3.85%、38.46%、38.46%、46.15%、38.46%、30.77%和61.54%。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CTX-M型引物扩增阳性为6株,TEM型引物扩增出阳性3株和OXA型引物扩增阳性为1株。年龄、住院时间、高血脂、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易发医院感染的因素。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治疗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