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41篇
  免费   2432篇
  国内免费   410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184篇
基础医学   741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9035篇
内科学   1467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218篇
特种医学   9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470篇
综合类   14062篇
预防医学   19472篇
眼科学   115篇
药学   10025篇
  116篇
中国医学   2624篇
肿瘤学   184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1285篇
  2022年   1020篇
  2021年   1443篇
  2020年   1506篇
  2019年   1071篇
  2018年   589篇
  2017年   1073篇
  2016年   1206篇
  2015年   1634篇
  2014年   4035篇
  2013年   3835篇
  2012年   4841篇
  2011年   5017篇
  2010年   4996篇
  2009年   4508篇
  2008年   6015篇
  2007年   4621篇
  2006年   3337篇
  2005年   2932篇
  2004年   2086篇
  2003年   1353篇
  2002年   592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106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象年龄为(15. 38±1. 74)岁,其中男生576名,女生486名。采用自制问卷、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CAIHL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和评定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学习日视屏时间及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包括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三个维度)及其不同组合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 1%(277/1062)。相对初中生、自评家庭经济一般/良好和视屏时间正常,高中生、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和视屏时间过长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5. 090、10. 510和4. 832,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健康素养、视屏时间过长和低精神成长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正向关联(P<0. 05)。相同健康素养水平情况下,视屏时间越长抑郁症状检出率越高。视屏时间过长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51. 7%(30/58),OR=5. 741(95%CI 2. 999~10. 999)。结论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是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低健康素养且视屏时间过长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22.
23.
对2010—2014年以来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发生的286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系统总结,分析在医患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客观存在的影响患者安全的医源性因素,通过 PDCA 管理工具,寻找患者安全管理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24.
在现代传媒背景下,媒介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未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本文探讨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医药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医药院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26.
《中国药物警戒》2020,(4):253-256
1EMA总结2019年发布的药品安全重要新建议2020年1月9日,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MA)网站发布了《2019年人用药品简报》(Human medicines highlights 2019)。报告中提及:药品一旦获准上市,EMA和欧盟各成员国即持续监测产品质量及其在上市后真实使用中的获益-风险平衡;这一举措旨在优化用药方式、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并保护患者、使其免于发生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为此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修改产品信息、暂停使用/销售、召回部分批次,直至产品撤市。  相似文献   
27.
目的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BDT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的生成方法。方法首先通过计算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之间的相似度,以及通过设置相似度阈值来提取和筛选历史案例,并构建相似历史案例集;然后通过对各相似历史案例所涉及的应急效果和应对成本进行效用评估来计算关于各相似历史案例的应急响应的综合效用值;进一步地,通过选取应急响应的最大综合效用值所对应的相似历史案例的应急方案,生成目标案例的应急方案。结果和结论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在当今社会,医患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各种医疗问题的暴露,使得医疗安全成为关系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而护理行为作为医疗活动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患者在陪检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患者在陪检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将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一个小小的环节,制定了改进了相关的措施,细节管理到位,从而提高患者在陪检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9.
《中国药房》2019,(1):110-114
目的:调查并评价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情况,为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术前用药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行择期手术的2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药师对其进行药物重整,获取其疾病及用药信息,并依据《老年患者最佳术前评估指南》对术前用药情况(如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相互作用、药物选择及术前是否需要停用等)进行分析及评价,提供相关用药建议。结果:在210例患者中,男性132例(62.86%)、女性78例(37.14%),平均年龄(69.96±7.67)岁;43.81%的患者患有3种以上疾病,13.33%的患者患有5种以上疾病;31.43%的患者术前长期用药≥5种;38.10%患者存在2种以上用药风险;110例(52.38%)患者术前用药中包含术前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23例(10.95%)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如质子泵抑制药),12例(5.71%)患者存在应谨慎使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35例(16.67%)患者包含术前应继续使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药师通过药物重整及术前用药评估为患者和医师提出如停药等用药建议共计177例次(患者71次、医师106次),最终采纳率分别为100%、95.28%。结论:老年患者术前合并疾病多、用药风险因素多、多重用药常见,应重视术前用药管理;药物重整是开展老年患者术前用药管理的有效途径,老年患者术前用药评估及分析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重型颅脑患者头颅CT平扫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依照品管圈实施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2017月4~9月和观察组2017月10月~2018年3月,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半年(对照组)和后半年(观察组)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图像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重型颅脑患者头颅CT平扫检查意外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10%下降至实施后2%;图像满意率从92%提高至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把品管圈活动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T检查中,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地避免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同时保证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