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1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753篇
耳鼻咽喉   205篇
儿科学   143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914篇
口腔科学   941篇
临床医学   3056篇
内科学   906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962篇
特种医学   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129篇
综合类   5194篇
预防医学   1356篇
眼科学   146篇
药学   1795篇
  33篇
中国医学   1107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64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550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595篇
  2014年   1016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1232篇
  2011年   1287篇
  2010年   1208篇
  2009年   1184篇
  2008年   1454篇
  2007年   1266篇
  2006年   1222篇
  2005年   1261篇
  2004年   942篇
  2003年   865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的可行性.方法 82例Lenke1型患者,分为两组,按Cobb角度、Risser征、中立椎和下终椎配对.实验组以顶椎所处的节段作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对照组以中立椎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均行后路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在站立位片上测量手术前后侧凸畸形矫正率和脊柱平衡;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 冠状面Cobb角度和颈7距骶中线距离、矢状面胸5~胸12椎体后凸角度矫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失平衡数较实验组多3个.结论 Lenke1型侧凸患者顶椎可以作为选择下固定椎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青少年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1-0621例青少年半椎体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为40.3°,术后平均为15.4°,末次随访平均为16.3°,矫正率为61.7%;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3.3°,术后平均为11.8°,末次随访平均为12.6°,矫正率为64.5%;局部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6.2°,术后平均为14.7°,末次随访平均为15.3°,矫正率为59.3%。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去除病因,同时矫正冠状位和矢状位畸形,是治疗青少年半椎体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Lenke 5C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采用VCM技术(vertebral column manipulator)和旋棒技术(RD,rod derotation)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侧弯中心2008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36例Lenke 5C AIS患者,按去旋转矫正技术不同分为2组:VCM组26例,RD组15例,所有患者皆具有完整临床和影像资料。研究测量记录患者的10项影像参数,包括主弯顶椎旋转角及其矫正率,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主弯顶椎偏移(AVT),C7铅垂线偏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7-CSVL),C7铅垂线偏移骶骨后上角距离(C7-SSVL),下融合椎倾斜角(LIV-tilt)及其矫正率,下融合椎距稳定椎节段数(LIV-SV),并利用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例术前、术后的影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CM组和RD组的顶椎旋转角旋转矫正率平均为52.2%和34.4%,两组术前顶椎旋转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顶椎旋转角及旋转矫正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主弯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87.3%和82.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LIV-SV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CM组明显大于RD组,其均值分别为(1.1±0.3)节和(0.8±0.4)节;两组的LIV-tilt角矫正率平均为77.2%和66.6%,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皆得到良好维持。[结论]Lenke 5C AIS采用VCM技术和旋棒技术矫形皆可获得良好的主弯和下融合椎倾斜角矫正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但VCM技术术后即刻的顶椎旋转矫正和减少腰椎远端融合节段的趋势优于旋棒技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估改良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30例AIS患者应用改良色努支具进行治疗,其中男5例,女25例,平均随访12个月。记录初次就诊和末次随诊时躯干倾斜角、Cobb角、VAS评分和SRS-22得分。[结果]AIS患者躯干倾斜角治疗前平均为10.0°,改良色努支具治疗后平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40)。Cobb角治疗前平均为33.7°,治疗后平均为26.2°,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867,P=0.006)。SRS-22量表中自我形象维度得分治疗前平均为3.20,治疗后平均为3.6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714,P=0.009)。改良色努支具治疗前后,AIS患者在VAS评分、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维度得分平均为4.12。[结论]改良色努支具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改善躯干外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应用影像学资料与(或)临床资料提出了多种用于规范成人脊柱畸形治疗策略的分型系统,旨在为更精确地比较不同类型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疗手段与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着重介绍几种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包括: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Faldni分型、SRS分型系统、Schwab分型、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chwab分型系统,以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冠状面失衡分型等。以探讨不同分型方法对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概述。由于成人脊柱侧凸在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形态以及病理生理方面等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制定出一种能够指导临床治疗的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依然是脊柱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在临床粘接过程中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应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治疗的45例错颌畸形(安氏Ⅱ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选取45例接受常规护理的错颌畸形(安氏Ⅱ类)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且粘接牢固,未发生脱落现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间接粘接材料调和方法、相关理论知识及注意事项,密切配合,从而为缩短诊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后路截骨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9例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了后路选择性经椎板关节突截骨、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去旋转矫形术治疗,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本组术前相比,JOA评分、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例患者有轻度下肢疼痛、麻木,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旋转矫形手术治疗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起到减压、矫形、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与虎口背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虎口背侧血供属多源性,由虎口掌侧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和虎口背侧动脉(第1掌背动脉)分支供养。①第1掌背动脉恒定起自桡动脉,走行于第1掌骨间隙,分出桡侧、尺侧和中间3个终支,有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同名指背皮神经伴行;②虎口掌侧动脉向虎口背侧发出尺侧、中间和桡侧穿支,与第1掌背动脉分支形成恒定的吻合,营养虎口背侧皮肤。 结论 以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为蒂,可形成跨区域供血虎口背侧皮瓣转位修复示指近侧段、鱼际部和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9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脊柱畸形,其发病原因不明,外科矫形手术是治疗AIS的常规手段。随着AIS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肩平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及患者的关注。一直以来,AIS矫形手术肩平衡的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标准,给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评价肩平衡矫形效果带来困难。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AIS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指标、外观指标及患者主观感知度进行评价,以期获得各项指标与肩平衡的相关性,最终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综述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外观指标及患者主观感知度)与AIS矫形手术肩平衡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文题释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为脊柱三维平面上的畸形,会导致青少年脊柱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椎骨及椎间盘应力发生相应的改变,且腰椎、骨盆在人体中的力学作用极为重要,青少年时期为人体脊柱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脊柱结构及应力的改变在该时期的进展尤为明显。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导致脊柱结构和应力发生改变,腰椎在脊柱中承受的载荷最大,骨盆也起着传导重力的作用,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患者腰椎骨盆的生物力学分析尤为重要。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腰椎-骨盆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 方法:根据1例13岁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患者的腰椎-骨盆CT薄层数据,应用Mimics 15.0软件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以Pro/E 5.0软件建立初步几何模型并导入Hypermesh 13.0进行网格划分,最终通过Abaqus 6.14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有限元模型在6种载荷条件下的位移、应力变化及该模型各椎体及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患者家属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建立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患者的腰椎-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模型在6种载荷条件下,L1椎体上部在左、右侧屈时位移变化最大,骶骨下端在前屈时位移最大;③椎间盘右缘在右侧屈运动条件下所受应力最大;前屈位时,腰椎间盘所受应力为前缘最大,左缘所受应力最小;后伸位时后缘所受应力最大,而右缘所受应力最小;侧屈位及旋转位时,右缘所受应力最大,前缘所受应力最小;④L5在6种运动中应力均最大,其中应力集中于上下关节突及椎弓根,尤其以右侧最为集中;⑤提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载荷会引起椎体或椎间盘不同位置受力及位移有相应变化,研究结果对脊柱侧凸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ORCID: 0000-0001-5810-6674(张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