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1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0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296篇
预防医学   94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93篇
  18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33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对物理和机械危害因素的认知和行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潍坊地区综合性医院400名临床护士对物理和机械危害因素的认知和行为,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问卷回收率达99.5%.调查显示:护士对电离辐射危害、外照射辐射防护等认知不足,有锐器刺伤经历的护士较多.结论:社会、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同时加强教育、规范操作、完善管理,以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像素闪烁(PS)算法对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9例接受腹部CT检查、BMI ≥ 25 kg/m2的患者,根据管电压分为A组(100 kVp,n=30)和B组(120 kVp,n=29)。根据不同重建算法和处理方式,将A组分为A1亚组(FBP)、A2亚组(FBP+PS)、A3亚组(50% ASiR-V)和A4亚组(50% ASiR-V+PS);将B组分为B1亚组(FBP)和B2亚组(50% ASiR-V)。测量2组肝右叶、右侧竖脊肌CT值及SD值,计算肝脏SNR、CNR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评价2名观察者间所测数值的一致性。结果 2名观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值均> 0.80)。A组各亚组间肝脏及竖脊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脏及竖脊肌SD值、肝脏SN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两两比较SDA4 < SDA2 < SDA3 < SDA1,SNRA4 > SNRA2 > SNRA3 > SNRA1;A1与A3亚组间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其余亚组间两两比较CNRA4 > CNRA2 > CNRA3或CNRA1P均< 0.001)。A2亚组肝脏SD值较B1亚组、A4亚组较B2亚组明显降低,SNR及CNR值明显增高(P均< 0.001)。A组CTDIvol明显低于B组(P均< 0.001)。结论 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PS算法可改善高BMI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低剂量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320 mgI/mL)在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146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A组(64例)、B组(45例)和C组(37例),对比剂用量分别为0.6、0.7和0.8 mL/kg.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分析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CT值:A组低于B、C组(P<0.05),但A组血管节段CT值均大于250 HU,能满足诊断要求.SNR及CNR:A组在RCAp、RCAm、RCAd、PDA、LAD-D1、LAD-D2、LCX-OM1、LCXm、LCXd段SNR、CNR明显高于B、C组(P<0.05);在LM、LADp、LADm、LADd段CNR明显高于B、C组(P<0.05);在AA段SNR、CNR低于B、C组(P<0.05);在LADp段SNR A组低于B组,而高于C组(P<0.05);而在LM、LADm、LADd、LCXp段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320 mgI/mL碘克沙醇0.6 mL/kg,可得到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且能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Flash 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组:11例OSAS患者在睡眠前、后分别进行大螺距Flash CT扫描,然后进行气道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进行观察,测量上气道的矢状径、冠状径及截面积;B组:常规MSCT扫描OSAS患者11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辐射剂量。结果 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气道最狭窄处面积比清醒时明显变小,在悬雍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ED(0.43±0.019)msv,B组为(0.76±0.033)msv,A组比B组减少了43.43%的有效辐射剂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 flash扫描可动态观察气道,并对狭窄部位和范围进行定位,为选择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联合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人多效蛋白PT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检测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的阳性率及特异性。方法分析及统计2011年-2013年进行LD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联合筛查肺癌高危人群体的检查结果,并与常规早期肺癌筛查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DCT与常规剂量CT扫描肺部阳性检出率及病变影像学表现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是常规剂量的6.38%(P<0.05);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约95%、特异性约80%,对诊断早期肺癌具有重要意义,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对本实验组阳性率为1.58%(6例),最终确定早期肺癌的为1.05%(4例),LDCT在本实验组中检出病灶阳性率为12.1%(46例),其中8例影像诊断为早期肺癌(2.11%),最终仅4例(1.05%)确诊为早期肺癌,存在影像诊断假阳性。本研究共759人参与,其中LDCT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组(379例,女:176例,平均年龄54.3岁,慢阻肺患者7例;男:203,平均年龄57.6岁,慢阻肺患者26例)筛查肺部阳性率12.1%(46例有肺部CT阳性表现,6例肿瘤标记物联检均呈阳性,4例确诊为肺癌)。结论 LDCT与肺癌肿瘤标志物两种检查方法优势互补,早期肺癌检出率为1.05%,避免单项检查的假阳性事件发生,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早期肺癌的早期发现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白细胞介素-11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白细胞介素-1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血小板峰值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血小板峰值以(128.6±49.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7±50.0)×109/L(P均<0.05);两组的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白细胞介素-11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食管癌细胞DNA损伤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已构建的沉默MDC1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接受8 Gy电离辐射后1 h,检测相关因子核内斑点形成情况。构建沉默MCPH1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检测此细胞株接受同样照射条件后相关因子核内斑点的形成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沉默MCPH1的食管癌ECA109细胞;电离辐射使MDC1、MCPH1与γ-H2AX蛋白相互作用。沉默MDC1不影响γ-H2AX和MCPH1核内斑点的形成;沉默MCPH1使电离辐射导致的MDC1核内斑点减少,不影响γ-H2AX核内斑点的形成。结论: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通路中可能位于H2AX下游、MDC1上游,可以调控MDC1核内斑点形成。  相似文献   
108.
低剂量隐孢子虫感染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低剂量隐孢子虫感染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的相关效应指标,了解低剂量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及相关效应。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作为免疫抑制剂,建立小鼠的免疫抑制模型,再给予不同剂量的隐孢子虫攻击,比较不同的效应指标。结果 免疫抑制组小鼠脾重指数、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抑制小鼠IgG、IgM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免疫抑制情况下粪便白细胞计数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50、100、500个卵囊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抑制组与对照组的腹泻发生率,500个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剂量对数和腹泻发生率作回归分析,免疫抑制和对照组的剂量对数和腹泻发生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 较低剂量(10~50个卵囊)的隐孢子虫即可引起小鼠感染并出现腹泻症状,且出现粪便白细胞排出增加。在较低剂量条件下,免疫抑制小鼠粪便白细胞、腹泻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且潜伏期缩短,免疫抑制小鼠感染低剂量隐孢子虫发病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确诊为眼眶炎性假瘤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皮质类固醇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方法是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采取强力霉素治疗,应用强力霉素的方法是口服低剂量强力霉素,2组疗程相同。随访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眼眶CT、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对照组完全治愈率31.25%,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8.75%,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2.50%,观察组完全治愈率25.00%,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2.50%,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8.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重于观察组。结论
  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鄢广 《重庆医学》2015,(26):3719-3721
随着放射诊疗设备广泛运用,电离辐射犹如一把双刃剑,给医用辐射防护带来巨大挑战[1]。放射卫生工作事关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权益,必须按照国家放射诊疗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开展,各级政府应切实提高医疗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等的放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防患于未然[2-4]。本文对全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就加强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