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64篇
  免费   5111篇
  国内免费   764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06篇
基础医学   544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6053篇
内科学   1625篇
皮肤病学   419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4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39篇
综合类   25218篇
预防医学   6010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6934篇
  143篇
中国医学   64331篇
肿瘤学   285篇
  2024年   1005篇
  2023年   3022篇
  2022年   2316篇
  2021年   3210篇
  2020年   2901篇
  2019年   2621篇
  2018年   1047篇
  2017年   2357篇
  2016年   2723篇
  2015年   3172篇
  2014年   7193篇
  2013年   5849篇
  2012年   7763篇
  2011年   8050篇
  2010年   7493篇
  2009年   6054篇
  2008年   6540篇
  2007年   4824篇
  2006年   4344篇
  2005年   4069篇
  2004年   4593篇
  2003年   4105篇
  2002年   2660篇
  2001年   2448篇
  2000年   1640篇
  1999年   1372篇
  1998年   1228篇
  1997年   1272篇
  1996年   1219篇
  1995年   1100篇
  1994年   861篇
  1993年   625篇
  1992年   570篇
  1991年   627篇
  1990年   1094篇
  1989年   769篇
  1988年   353篇
  1987年   194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2篇
  1958年   57篇
  1957年   22篇
  1956年   27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我们通俗将它理解为“可穿过,没有阻碍”。在中医中对“通”字有其独到的见解,“通”蕴含着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它不仅是一种治法,更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一种思想,且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实践。“通”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中“不通则痛”,后经历代医家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理论,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通”理论探讨1例“血癌”中痛症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3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气道炎症反应的复杂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1]。2009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第一次提出“表型”这一概念,并提出基于表型分类有助于哮喘治疗及判断预后[2]。中医药治疗哮喘有其独特优势,但辨证分型缺乏明确统一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3.
《中国性科学》2019,(10):75-76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医《黄帝内经》中有关"上病下治"的治疗思想和古今中医家在这一治则指导下治疗癫狂伴性欲亢进的经验,认为中医"上病下治"的治则不仅蕴含有现象学的智慧,古今中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而且其治疗的科学原理和现代临床价值还有待于从精神神经内分泌轴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月治疗的86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与艾司唑仑片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寐患者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5.
36.
37.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孕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期为预防或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提供临床干预思路。方法:筛选122例孕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来调查孕妇中医体质分类,追踪其分娩的新生儿是否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将分娩后新生儿有高胆红素血症的孕妇52例设为观察组,将分娩后新生儿无高胆红素血症的孕妇7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体质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中医体质类型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全程优质护理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全程优质护理。试验组患者予以全程优质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满意率较高,试验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较低(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在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析西药联合中医情志疗法、解郁化痰汤治疗痰热瘀阻型失眠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接收的100例失眠抑郁(痰热瘀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n=50)采用阿普唑仑+解郁化痰汤+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疗效为98.00%(59/50),对照组总疗效为86.00%(43/50),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3,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6.02±1.90)分,TESS评分为(2.03±1.28)分,与对照组的(23.14±2.08)分、(7.26±2.1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t=17.8712,P<0.05;t=14.8307,P<0.05)。结论:解郁化痰汤、中医情志疗法与西药联合治疗失眠抑郁痰热瘀阻有效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对公开发表在网络和数据库的有关中医药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文献进行方、药、证的可视化分析,客观全面的对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探讨,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选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用药情况进行数据拆分、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高质量数据的主要期刊来源是核心期刊《中医杂志》;新冠临床用方以解表清热剂、开窍补益剂、辟秽祛湿剂为主;临床用药以解表药、清热解毒药、化湿祛痰药以及补益药为主;临床治病思路以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为指导;临床常见证型为湿、热、寒、毒相关证型;重视新冠前期预防以及后期恢复调养;治疗过程用药考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结论 新冠的中医临床诊治考病全面,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可为官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