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8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00篇
口腔科学   452篇
临床医学   739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科学   357篇
综合类   1262篇
预防医学   458篇
眼科学   210篇
药学   356篇
  1篇
中国医学   239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Between November 1993 and May 1996, 51 patients with a hypopharyngeal diverticulum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stapled diverticulotomy. Normal swallowing was resumed within 36 h of surgery in 73%, and in 93% by 72 h. Two patients required nasogastric feeding for 5–7 days. There were no operative deaths or serious operative morbidity, and there have been no recorded cases of clinical recurrence of pouches to date (maximum follow-up 562 days: 46 cases over 12 months). The low morbidity, short hospital stay and early return to normal feeding, combined with a relative absence of complications or pouch recurrence, make endoscopic stapled diverticulotomy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乳腺肿瘤的高频声像图特征与CDFI的表现进行探讨.方法对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高频声像图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高频超声在肿块的物理性质诊断方面符合率达100%,在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符合率为87.4%.本组的病灶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及内上象限,良性肿瘤彩色血流显示率低,且多位于肿瘤周边部,血流检出率为48.6%(17/35);而恶性肿瘤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血流检出率为91.7%(22/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乳腺肿瘤有明显声像特征,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93.
本文深入透彻的分析了常用轨迹球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替换电路,并针对经常出现的故障给出了解决方法,而且就B超轨迹球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与实验室相关检查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与实验室相关检查的关系,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脂肪肝.方法:以超声诊断脂肪肝为标 准,结合二维声像图的检查,同时对脂肪肝患者及健康人各 100例进行血脂检测.结果:血脂的变化与脂肪肝的发生 密切相关.结论:脂肪肝与肝油三脂升高密切相关,二维超声图像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早期发现脂肪肝.  相似文献   
95.
超声医学图像灰度校正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超声医学图像灰度校正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这些方法主要有灰度级校正、灰度变换及直方图修正。对广泛应用且效果较好的直方图均衡化法作了较详细阐述,并针对其对于局部细节增强不显著及不具交互特征等缺点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将几种灰度校正方法级联起来对超声图像进行处理,实现了有选择地增强某个灰度值范围对比度的功能,增强了超声诊断图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1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 16 3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结果  (1)大部分患者无症状 ,有症状的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焦虑等。典型体征为心尖区闻及喀喇音和收缩期杂音。 (2 )心电图表现各异 ,呈非特异性。 (3)超声心动图可直接观察二尖瓣脱垂部位、程度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结论 典型的症状、体征对发现本病有一定价值 ,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症状和体征 ,心电图表现非特异性 ,故诊断有赖于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97.
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型超声对 87例经病理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表现为胆囊、胆管类型声像图改变的 4 5例 ;肝炎型声像图改变的 13例 ;肝硬化型声像图改变的 15例 ;声像图不典型的 14例。应用B型超声显像仪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 87例患者中 ,有明显声像图改变的 73例 ,占 84 %。结论 利用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8.
0~6岁儿童骨密度与血清锌、铜、血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 0~ 6岁儿童低骨密度与血清锌、铜、血铅的关系 ,为临床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在本院儿保门诊 ,随机抽取己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 0~ 6岁儿童 2 0 4名 ,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骨密度 ,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值的百分位数分成低骨密度组与正常对照组 ,同时测定血清锌、铜及全血铅。 【结果】 低骨密度组平均血清锌水平 ( 12 70 .5± 14 6.0 ) μmol/L低于对照组 ( 13 2 2 .1± 166.0 ) μmol/L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锌缺乏患病率 ( 3 0 %)高于对照组 ( 1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低骨密度组平均血清铜值 ( 14 98.6±2 16.8) μmol/L ,稍低于对照组 ( 15 3 4.4± 2 3 0 .6) μmol/L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铜缺乏患病率、血铅值、铅中毒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0~ 6岁儿童低骨密度的发生与锌缺乏有关 ,应加强儿童锌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 ,以降低儿童低骨密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的组织病理学基础,为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提供理论依据,并观察造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均行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手术后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查。随访6~12个月。结果常规病理检查21例均为黏液囊肿,电镜检查除1例为立方状上皮外,其余内衬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纤毛发达,线粒体丰富,内质网、高尔基氏体发达,黏液性腺细胞和杯状细胞浆中有大量黏液分泌颗粒,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囊肿造袋术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有效术式。鼻窦黏液囊肿内衬上皮与鼻腔大部分黏膜一样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发达,术后纤毛功能可以恢复,这是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听神经瘤切除与面神经功能的保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的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2月至2003年6月,在术中面神经监测下完成的听神经瘤切除手术48例,对三种手术进路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术前接受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听觉脑干反应(ABR)、复合动作电位(CAP)及眼震电图(ENG)检查,并进行桥小脑角CT及MRI检查.术中皆进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功能判断标准采用House-Brackmann(简称H-B)分级法.手术采用经迷路进路、乙状窦后进路和颅中窝进路三种.结果根据MRI结果,肿瘤限于内听道内者3耳,内听道外瘤体直径在1~2cm者8耳,2~3cm者12耳,大于3~5cm者25耳.48例中肿瘤完全切除者46例(96%),解剖学上保存面神经者47例(98%),术后7天内面神经功能达到H-B Ⅰ~Ⅱ级者达83%(40/48),其中乙状窦后进路组为84%(21/25),迷路进路组为83%(15/18),经颅中窝进路组为80%(4/5),各手术进路组之间基本相近.经乙状窦后进路组中有3例采用耳窥镜辅助下切除内听道内残存肿瘤,且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仪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耳窥镜辅助下克服了传统乙状窦后进路术式的难以完全暴露内听道内肿瘤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