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2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对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双下肢需上止血带(>150 min)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0)、乌司他丁预先给药组(UP1组,n=10)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P2组,n=10)。UP1组于首次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按6000 U/kg,末次松止血带前15 min再次静脉滴注6000 U/kg;UP2组末次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12 000 U/kg;NC组:末次开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滴注等容积生理盐水(均10 min内滴完)。3组患者首次上止血带前20 min(缺血前)、末次松止血带后30 min(再灌注后30 min)及术后(再灌注后)1 d、3 d和7 d ,取外周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与缺血前比较,再灌注后30 min、1 d及3 d,3组患者血浆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UP1组、UP2组与NC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CRP:1 d(11.15±2.32)、(10.48±2.08) mg/l比NC(15.83±4.56)mg/l,3 d (4.29±1.89)、(3.89±1.34) mg/l比NC(6.78±2.95)mg/l;TNF-α:1 d(31.24±8.66)、(29.72 ±8.77) ng/l比NC(44.802 ±11.70)ng/l,3 d (13.75±5.11)、(15.73±4.16)ng/l比NC(20.787±8.05)ng/l;IL-6:1 d(160.80±46.95)、(179.72±35.77)ng/l比NC(329.50±95.34)ng/l,3 d (45.32 ±16.53)、(53.35±17.62)ng/l比NC(79.33±24.93)ng/l,P<0.05],UP2组与UP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7 d 3组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均恢复正常。结论 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可有效地减轻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使血浆CRP、IL-6、TNF-α上升幅度明显受抑,从而可有效地阻抑炎性因子介导的组织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国产乌司他丁(天普洛安)与进口奥曲肽(善宁)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经济效果。方法:回顾4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乌司他丁组、进口奥曲肽(善宁)组,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最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进口奥曲肽组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结论:国产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费用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差异及可能机制。方法经腹腔内注射阿霉素制作大鼠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UTI低剂量组(40 000 IU/kg)、UTI中剂量组(60 000 IU/kg)、UTI大剂量组(80 000 IU/kg),连续给药2周。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收缩内径(LVEDD、LVESD)、射血分数(LVEF)等;氯胺T氧化法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评估心肌间质纤维化情况,血浆脑型利钠肽(BNP)评估心功能状态。结果 UTI大剂量组LVEF提高((62.61±2.37)%),左室内径下降,心肌局部组织Hyp含量下降,血浆BNP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最好。结论大剂量UTI心肌保护作用更好,可能与抑制心室重塑、心肌间质纤维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6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n=24)、B组(n=38)。A组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ELISA检测患者血清入院时(0 d)、7 d、14d时IL-15水平。结果:治疗7 d时A组IL-15检测值与入院时比较无差异,但B组IL-15检测值明显升高,A、B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5检测值均分别比治疗7d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之间IL-15检测值相互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15的表达,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逆转SAP病情。  相似文献   
65.
曾莉  郭灿 《河南中医》2016,(6):1024-1026
目的:观察大黄配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AP患者105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DH1组、DH2组、DH3组、DH4组、DH5组及DH6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DH1组、DH2组及DH3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药液鼻空肠管灌注法治疗,各组给药剂量依次为DH1组日1次,DH2组每12 h 1次、日2次,DH3组每8 h 1次、日3次;DH4组、DH5组及DH6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药液胃管注入法治疗,各组给药剂量分别为DH4组日1次,DH5组每12 h 1次、日2次,DH6组每8 h 1次、日3次。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AMS)恢复、腹部体征消失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DH3组AMS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IL-6、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DH1组、DH2组(P0.05);DH6组AMS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IL-6与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DH4组、DH5组(P0.05);经空肠管灌注的DH3组各临床观察指标改善情况优于经胃管注入的DH6组(P0.05)。结论:采用30 g大黄经空肠管注入配合乌司他丁治疗AP的临床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损伤机制,并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胰腺外分泌功能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SPF级雄性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PS组和UTI组,每组各10只。LPS组腹腔内注射LPS 15mg/kg建立脓毒症模型,UTI组在腹腔内注射LPS后立即按照50000U/kg注射UTI,LPS组、对照组均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2h后留取大鼠血标本,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取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因子CytC、Caspase3、Bcl-2、Bax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LPS组、UTI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TI组显著低于LPS组(P<0.01)。对照组、LPS组、UTI组胰腺组织H-E染色改良Schmidt评分分别为0、5.13和3.70分,UTI组显著低于LPS组(P<0.01)。凋亡细胞指数L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TI组显著低于LPS组(P<0.01)。Bax、CytC、Caspase3表达,L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显著低于LPS组。Bcl-2表达,LP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UTI组显著高于LPS组。结论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损伤;乌司他丁可以保护脓毒症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抑制脓毒症时的细胞凋亡可能为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及护理干预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方法:采用简单随机,非盲法,平行对照设计,将60例ERCP患者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善宁皮下注射,结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ERCP术后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腹胀及腹痛发生例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4小时血淀粉酶及术后24h白细胞低于对照组同时间血淀粉酶、白细胞(P0.05);术后24小时血淀粉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结合术前充分准备、术时医护契合以及术后精心护理干预是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保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Systematic Reviews 2011年第1期、PubMed(2000~2011)、EMbase(2000~2011)、CBMdisc(2000~2011)、CNKI(2000~2011)、VIP(2000-2011)中关于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356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肝切除同时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水平于术后1、3 d均下降(P0.05~P0.01)。结论: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 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 40 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 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患者术中、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5)和乌司他丁治疗组(B组,n=15)。B组于麻醉诱导完成后、切皮前将乌司他丁20万U溶于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推注,若手术时间〉2h,则追加1次。A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入室麻醉前(0d),术后第1天(1d),术后第3天(3d),术后第7天(7d)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ml,肝素抗凝,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含量以及NK细胞。结果:0d:两组间各类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1d:A、B组CD4^+、NK细胞含量,CD4^+/CD8^+比值均下降,CD8^+细胞含量则无明显变化;3d:细胞异常分布开始逐渐恢复,B组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快于A组;7d:A组各类细胞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CD4^+、CD4^+/CD8^+、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结论:乌司他丁能够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的恢复,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