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21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93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服用加味柴胡疏肝散,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及多潘立酮片剂,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胃电频率与幅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的胃电频率及幅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提高胃电频率和幅值,增加胃动力,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近年从肝郁脾虚证论治心悸受到很多医家重视,但其中病机仍未阐明清楚。本文以“肝郁脾虚”为引线,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涉及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相关病证,旨在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文献研究发现古代医家重视肝郁、脾虚对心悸发病的影响,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涉及脏腑相合、七情、病理产物等多个环节,治法区分益气补血、疏肝解郁、化饮祛痰、安神定志等。  相似文献   
53.
潘欢军 《新中医》2021,53(6):34-3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MI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麝香保心丸组50例与常规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麝香保心丸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结果:临床总有效率麝香保心丸组96.00%,高于常规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麝香保心丸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LVE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LVESV、LVEDV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麝香保心丸组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LVESV、LVEDV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血清E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麝香保心丸组血清NO水平高于常规组,血清ET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常规西药治疗AMI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使其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太极拳运动治疗肝气阻滞兼痰热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气阻滞兼痰热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患者的综合疗效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7%(37/39),对照组为81.58%(3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6周后SDS、HAMD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SDS、HAMD、TESS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太极拳运动治疗肝气阻滞兼痰热型抑郁症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方(GD)对模型大鼠中医证候评分、血流变、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多巴胺(Dopamine, DA)的表达水平、输卵管病理表现及输卵管组织形态,来探讨GD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病证结合组(B)、膈下逐瘀汤高剂量组(H)、膈下逐瘀汤中剂量组(M)、膈下逐瘀汤低剂量组(L),每组20只。除K组外,余雌性大鼠,先于输卵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成输卵管炎症模型,后进行声、光、电+夹尾复合刺激。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从实验第29天开始,H、M、L三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GD液灌胃,B组用等体积蒸馏水代替,持续给药28 d。于末次给药后的第二天,每组随机选取12只大鼠行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流变学指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DA、NE的含量;取模型大鼠双侧输卵管组织,行HE染色制备病理切片及进行电镜观察输卵管组织形态。结果:与K组相比,B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DA、NE的表达均有极为显著的变化(P<0.01)。与B组相比较,经过高、中剂量GD治疗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DA、NE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B组模型大鼠输卵管病理表现最为严重,治疗后的H、M、L组病理表现均减轻,其中H组最优。电镜下观察输卵管组织形态显示:B组模型大鼠输卵管的病态组织形态最重,表明模型制备成功,经治疗后,H、M、L组输卵管组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结论:GD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DA、NE的表水达平、病理表现及输卵管组织形态,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不孕症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6.
王居祥教授认为,胃癌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气结,其发病以脾胃虚寒为本,气机郁结为标,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亦为促进病情发展的病理因素。治疗应扶正兼顾祛邪,扶正重在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祛邪重视疏肝理气和胃,结合化痰软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法,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坚持中西医综合治疗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强调长期调治。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病经夏枯草口服液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彩色超声图像变化。方法选择120例符合肝都气滞证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及彩色超声图像采集,对临床疗效与声像图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3.33%,且有效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导管直径和肿块最大径、腺体厚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夏枯草口服液治疗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显著,超声声像图部分指标在治疗后亦有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58.
正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且随着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且乳腺癌已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1])。6年前,国家卫计委从年鉴中统计分布结果发现,我国城市中每10万乳腺癌患者死亡人数达4.25万,在农村地区每10万乳腺癌患者死亡人数达2.83万。新增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59.
肝郁证是中医脏腑证候中常见证候之一,其临床常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善太息等。肝郁证见于多种中西医病证中,且以中年女性更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笔者在临床实习治疗中,发现"开四关"在治疗肝郁所致疾病中疗效显著,然其治病机理尚未明确。故笔者现将"开四关"治疗肝郁所致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其机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后续研究进行,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多维度评估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接受保守治疗的104例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D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随访1月,多维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从主观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客观指标可视化压痛指数、可视化膝关节活动度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和功能进行评估,并测定中医证候积分、测定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综合评定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及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压痛指数、关节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AS评分、WOMAC评分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压痛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SR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4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2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TDP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从主客观两方面均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和功能,并可改善中医证候量化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