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28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疱疹灵的镇痛、止痒和抗感染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及小鼠甲醛伤害法评价疱疹灵的镇痛作用及对痒痛反应的影响;以磷酸组胺悬滴刺激豚鼠破损后足背方法,观察本品的抗局部伤害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方法,探讨本品的消肿抗感染作用。结果 疱疹灵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减少小鼠因甲醛伤害舔咬后足及阴器的时间;本品明显降低所用磷酸组胺总量,提高豚鼠致痒阈;4倍于临床用量的疱疹灵还有一定的改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结论 疱疹灵具有明显的镇痛、止痒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皮肤局部用药后,有利千瘸疹件疾病疼痛、刺痒等痒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析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21日杨教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50张处方,采用频数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50张处方涉及57味中药,合计用药频次646次,使用频次>30次的分别为黄芪、贯众、金银花、苦杏仁、百合、麻黄、茯苓、瓜蒌;四气中以寒性多见;五味位居前3位的是甘、苦、辛;归经位居前3位的是肺经、胃经、脾经;功效位居前3位的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结论: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寒温并用、甘苦兼施,以治肺为主,注重固护脾胃,将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协同配伍,以扶正解毒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疾病特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03.
肺癌术后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已日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晁恩祥教授着眼于“术后体虚”,从“风邪外袭、虚实夹杂、气阴两虚”等角度对其进行阐述,提出“急性期从风论治,疏风止咳;稳定期以益气养阴为纲,注重肺脾肾同补”,同时强调“除邪务尽,解毒散结,痰瘀兼治”,重视“寓调于补,调畅气机”。通过对“风药”的性味归经的准确把握,一药多用,活用药对,敛散并举,表里同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4.
张军  王华楠  向红 《河南中医》2005,25(12):10-11
执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而滥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于儿科临床,是目前中医儿科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小儿太阳伤寒表证脉、证并治特点,提出小儿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证)当及时使用辛温解表法之麻黄汤、葛根汤类,以获“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效.  相似文献   
105.
在ⅢB和Ⅳ期肺癌综合治疗中减状性手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状性手术在ⅢB和Ⅳ期肺癌综合治疗中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 ,对 2 9例ⅢB和Ⅳ期肺癌在综合治疗中减状性手术治疗前、后的疼痛发生率、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麻醉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 χ2 检验和t检验。结果  1 5例心包和胸腔积液患者 ,术后完全缓解率达 1 0 0 % ,1年生存率 6 6 .6 7% ,平均生存期(1 3 .81± 1 .6 1 )个月 ,中位生存期 1 6个月。 1 1例骨转移患者治疗后 1年生存率 2 0 .0 % ,平均生存期 (9.90±0 .99)个月 ,中位生存期 1 0个月。全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发生率由 89.7%下降到 3 4 .5 % (P <0 .0 0 1 ) ;Karnofsky评分由平均 (5 8.2 8± 2 .1 7)分提高到平均 (82 .41± 1 .5 4 )分 (P <0 .0 0 1 ) ;麻醉评分由 5 .1 7± 0 .5 3下降到 1 .45±0 .3 8(P <0 .0 0 1 )。结论 在ⅢB和Ⅳ期肺癌综合治疗中 ,针对转移病灶的减状性手术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及降低对止痛或麻醉药品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6.
提壶揭盖法在癃闭中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壶揭盖法是治疗癃闭常用之法 ,取其欲降先升之意。纵观古今之医籍 ,多无系统论述 ,对其在癃闭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概括为 :清降肺热法、解表宣肺法、升清降浊法、探吐法、取嚏法、针灸推拿法等。此外 ,临床实践证明 ,对于癃闭的治疗 ,不论何种证型 ,均可酌加开宣肺气之品。  相似文献   
107.
摩痛膏治疗转移性骨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摩痛膏治疗转移性骨癌疼痛的疗效。设治疗组 30例 ,芬太尼透皮贴剂组 2 0例 ,均治疗 6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 % ,对照组为 85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在治疗后能明显降低疼痛强度(P<0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摩痛膏能有效地治疗癌性骨痛 ,而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8.
羚龙清热微型灌肠剂的药效学与临床疗效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羚龙清热微型灌肠剂药理效应与临床初步疗效。方法:选用家兔、小白鼠、大白鼠等实验动物观察其退热作用,以及镇静、催眠、抗惊功效;并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以判断初步疗效。结果:本品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比柴胡注射液作用强,与复方氨基比林(80mg/kg)皮下注射液效用相似。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38例,显效率为60.53%, 总有效率为86.84%,其中1/3病例在用药后2h内体温下降1.5℃以上。结论:羚龙清热微型灌肠剂是一种适用于中医急症的新型速效制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从“效应-靶标”互作关联视角探讨消肿止痛贴的功效机理。方法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消肿止痛贴组方药材沙蒿子、水蔓菁、薄荷脑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信息,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 2.0,http://www.tcmip.cn/ETCM2/front/#/)收集其透皮吸收特性,筛选Golden Triangle为Accepted的成分预测候选靶标谱预测。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依据化合物结构相似性原理,预测其候选靶标谱。同时,利用SoFDA数据平台收集消肿止痛贴功效相关的症状与其相关基因信息。进一步,利用上述方药候选靶标与其功效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构建消肿止痛贴的“效应-靶标”互作关联网络,通过计算网络节点拓扑特征值,筛选网络核心靶标,并开展功能挖掘,阐释消肿止痛贴的功效机制。结果 基于ETCM 2.0及TCMIP v2.0数据库共得到165个方药候选靶标,基于SoFDA数据库收集到清热、消肿、止痛功效相关症状及其1 744个相关基因。网络构建与分析发现,消肿止痛贴的核心效应靶标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平衡、维持物质与能量代谢稳态、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与该方清热、消肿、止痛功效紧密关联。其中,消肿止痛贴-清热功效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的生物学功能与矫正病原体诱导机体“免疫-炎症”失衡有关;消肿止痛贴-消肿功效组具有利水消肿、软坚散结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的生物学功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消肿止痛贴-止痛功效组具有化瘀解滞、活血止痛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与纠正神经系统和物质及能量代谢紊乱有关。结论 消肿止痛贴清热、消肿和止痛的功效可能与其作用于相关候选靶标,从而矫正“神经-免疫-血管轴”失衡,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炎症反应,干预物质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消肿止痛贴的优势疗效环节和辅助其临床精准定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马迪  郝妍妍  陈旭阳  李建银  张军民 《中草药》2020,51(9):2557-2572
香药是古代"丝绸之路"交流发展逐渐传入中国的传统药物,补充并丰富了我国药用资源。为积极倡导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外来香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群健康用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梳理了香药的"一带一路"溯源及目前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中医功效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常用代表性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功效及临床用途;并提出香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策略,以促进其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医药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