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6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823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883篇
中国医学   1072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草乌提取物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透皮速率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测定草乌提取物中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透皮速率。方法: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收集草乌提取物的透皮接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透皮速率。结果:在促透剂氮酮和丙二醇各为4%的条件下,浓度为600mg/ml的草乌提取物中乌头碱、新乌头碱24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65.819和487.747μg/cm2;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18.391和78.805μg·cm-2·h-1。结论:草乌提取物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在氮酮和丙二醇的促透作用下能较好地透过大鼠皮肤,透皮吸收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62.
参附注射液对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晓膺  郑世营  赵军  王志刚  葛锦峰 《江苏医药》2005,31(2):113-115,i002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缺氧诱导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 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72 h组和参附注射液组。缺氧 72 h前加入1 mmol参附注射液。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借助半胱胺酸 天门冬胺酸酶(caspase- 3)荧光分析试剂盒,荧光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 caspase -3 活性的变化。结果 TUNEL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参附注射液组 AI值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4. 10±2 .56)%和(14. 93±2 .47)%,明显低于缺氧72 h组(46 .49±4 .93)%和(48 .43±4 .18)%(P<0 .01)。caspase -3活性检测显示,参附注射液组的caspase- 3活性比缺氧72 h组降低了 52. 85%(P<0. 01)。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 3蛋白酶活性抑制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3.
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药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叶提取物(EG b)有效成分为黄酮类、萜内酯类,对动物、人类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是一种药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的天然药物。阐述了EG b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4.
雪莲花醇提物对大鼠组织和红细胞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雪莲花醇提物(ESLHM)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HO生成系统Fe2+维生素C诱导大鼠心、肝、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用TBA比色法测定MDA含量;用NBT还原法测酵母多糖A刺激大鼠中性粒细胞产生的O2-;用分光光度法测H2O2诱发的大鼠红细胞溶血度。结果对照组大鼠心、肝、肾匀浆经Fe2++维生素C溶液诱发后MDA含量较空白组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受酵母多糖A刺激后O2-生成较空白组升高(P<0.01),红细胞经H2O2诱发后溶血度较空白组升高(P<0.01)。而6.3,12.5,25,50,100,200μ·L-1 ESLHM能不同程度抑制Fe2+维生素C诱导的大鼠心、肝、肾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其抑制心、肝、肾MDA生成的IC50分别为29.4,32.9,31.4 μg·L-1,其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 -0.912,-0.908,相关性检验P值均<0.01;能不同程度抑制酵母多糖A刺激中性粒细胞生成O2-,其抑制中性粒细胞生成O2-的IC50为24.6 μg·L-1,其量效关系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7(P<0 01);能不同程度抑制H2O2诱发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其抑制红细胞氧化溶血的IC50为57.6μg·L-1,其量效关系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05(P<0.01),.结论雪莲花醇提物通过清除·HO,O2-及H2O2发挥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5.
中国宽叶缬草药用功效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宽叶缬草的镇静活性、抗抑郁活性、调节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胆囊结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等七个方面综述了近三年来国内对宽叶缬草药用功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有效部位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冰醋酸(8∶3∶0.2)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对本品进行鉴别;并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进行总酚及有效成分6姜酚的含量测定。结果∶总酚在9.668~38.67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1.96%;6姜酚在0.20~2.0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33%。结论∶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原料的全面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寻求一种鉴定天花粉与其混淆品长萼瓜蒌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天花粉双边栝楼根以及瓜氨酸作为对照物质,与长萼瓜蒌根同时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紫外光谱显示,长萼瓜蒌的水和乙醇溶液在272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而天花粉及瓜氯酸均无此光谱特征,可资鉴别。结论:用紫外光谱法鉴定天花粉与长萼瓜蒌,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8.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吴茱萸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进行检测.测定中药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抗串珠镰孢菌的MIC为2.5mg/ml;茄痔镰孢菌MIC为5mg/ml;黄曲霉菌MIC为10mg/ml。结论: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中,抗串珠镰孢菌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9.
灵芝酯溶性提取物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灵芝酯溶性提取物对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PC12细胞分散培养法,观察PC12细胞在灵芝的酯溶性提取物及其灵芝酯溶性有效部位B2的诱导下突起生长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AP2阳性的细胞。结果灵芝酯溶性提取物的浓度为125~500mg·L-1,均可诱导PC12细胞突起生长,其中以500mg·L-1的浓度作用最明显。灵芝提取物与低浓度的NGF合用时对PC12细胞的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荧光显微镜下MAP2阳性细胞增多。结论灵芝酯溶性提取物能诱导PC12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黄芪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给药剂量制备的黄芪药物血清[一次和间隔1 h两次给药10 g/kg(DJ-1及SJ-1组),一次和间隔1 h两次给药20 g/kg(DJ-2及SJ-2组)]、参附药物血清(间隔1 h两次给药20 g/kg,SF组)及对照血清.应用噻唑蓝(MTT)法测定LDH漏出量和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间隔1 h两次给药(10 g/kg,20 g/kg)1 h后制备的药物血清能明显减少IEC-6细胞LDH的漏出量,其中SJ-1组的P<0.05,SJ-2组的P<0.01;SJ-2组24 h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细胞损伤组及参附血清组(P<0.05),并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黄芪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显著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