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6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15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70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13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548篇
  8篇
中国医学   886篇
肿瘤学   24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情反复且治疗难度大,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反应中的重要因子,可调控其下游血红素加氧-1(HO-1)的表达,发挥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稳态的作用。UC的病程中Nrf2与HO-1的生物活性及含量水平均下降,组织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减弱,肠上皮细胞损伤,肠黏膜屏障破坏。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多等问题。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手段丰富,治疗方法灵活,在UC的防治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Nrf2/HO-1通路为切入点,中医药领域开展了大量关于UC中该信号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Nrf2/HO-1通路是中医药治疗UC的重要潜在靶点。基于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中医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止痛、益气补中温里和标本兼治等法调控Nrf2/HO-1通路,提高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维持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平衡,缓解炎症反应,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该文总结和分析了中医药靶向Nrf2/HO-1信号通路干预UC的机制和作用,以期为科研人员更为全面认识中医药对UC中Nrf2/HO-1通路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旨在推动今后中医药合理运用于临床UC的防治。  相似文献   
22.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手段,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中药皂苷作为中药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中药皂苷类成分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虽然中药皂苷类成分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众多,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皂苷类成分治疗T2DM作用及机制研究的系统综述。故该文围绕中药皂苷类成分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糖苷酶活性、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降糖机制进行系统归纳,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皂苷类成分的降糖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药物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随着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KOA)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学者发现诸多中药可从分子层面干预信号通路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文中所述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中与信号通路有着密切关系。中药及有效成分可在不同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控相应的靶向分子水平,抑制软骨炎性因子、细胞凋亡、软骨基质降解及促进软骨细胞自噬,以达到减轻滑膜炎性水肿和延缓软骨退变的目的。现对国内外中药干预KOA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黄芩素等可通过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软骨细胞炎性因子、凋亡及促进自噬;山茱萸新苷Ⅰ等成分降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磷酸化活性改善滑膜炎症、延缓软骨基质退变;丹酚酸A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磷酸化,减轻炎症与软骨基质降解;大黄素等有效成分可降低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胶原蛋白与蛋白多糖分解;肉豆蔻苷等通过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凋亡;木通皂苷D等可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活性,抑制软骨细胞氧化应激;牛膝总皂苷等通过增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传导,减少软骨基质降解;藏红花素通过激发河马/Yes相关蛋白(Hippo/YAP)活性抑制软骨炎症与凋亡因子增加;川芎嗪阻断Notch通路改善软骨细胞形态与异常;齐墩果酸等通过发挥雌激素信号通路,减轻软骨基质破坏与退变。以上总结旨在为今后开展KOA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动脉留置导管常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及心胸外科,作为监测患者有创血压及采集动脉血气的通道。尽管动脉留置导管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但不良操作或维护不到位也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本文讨论由动脉导管引起的相关血流感染,从循证的角度总结不同因素对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以期为开展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喉癌,该疾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更高,通常是女性总发病例数的7~10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肉瘤、腺癌等鳞癌在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分期以及病变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目前常见的几种术式为全部切除术、部分切除术和喉微创手术等。就治疗彻底性来说,全喉切除术最为彻底,但术后创伤极大,留有永久性的经气管造瘘,患者术后交流、发音以及呼吸功能均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即便是进行部分切除,患者喉部整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近些年来,喉部微创手术技术得以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对于早期喉癌患者来说,可以考虑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不但能将患者喉部的正常功能和组织有效保留,还能避免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没有颈部切口,患者接受度更高。文章对低温等离子刀结合支撑喉镜这一维持术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有关LDH治疗的文献,就LDH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介绍,比较。结果:LDH的治疗日益多样化,结论:会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保持脊柱稳定性等融为一体的方法用于LDH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参考国内外SLE动物模型研究文献,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模型的临床符合度进行评价,经对比分析发现,自发小鼠模型中的MRL/lpr小鼠模型与诱导模型中的姥鲛烷诱导模型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最高。但目前SLE动物模型多按照西医病因特点建模,缺乏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中医符合度低,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增加中医干扰因素,彰显中医辨证优势,加强SLE中医辨证相关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有效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抑制腺体的萎缩、阻断癌变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CAG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且具有简、便、效、廉等优势,深受患者青睐。现查阅近年来包括针刺法、灸法及贴敷法等在内的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CAG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目前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临床指征。DN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尽早地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纠正胰岛素代谢障碍导致的长期高血糖因素影响下的肾脏损伤,是有效阻止其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关键。中医药秉持其特色理论取得了独特的治疗优势,随着中医药对于DN的认识与研究的加深,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中医研究DN动物模型的常用构建方法,同时从中医药调节免疫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纠正糖脂代谢紊乱等机制方面列举分析中医药辨治糖尿病实验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药防治DN的机制,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0.
通过健康扶贫政策梳理、定量分析卫生健康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我国县域内健康扶贫工作的进展、成效及问题,提出后脱贫期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整体上看,我国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和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目标基本实现;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基本达到"三个一"要求;贫困县床位和设备配置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通过新建临床专科、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等,贫困县专科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此外,部分贫困地区积极探索县域内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今后,新脱贫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县域内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差距和财政投入与卫生改革协同不足三大主要问题。建议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县域内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提升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保障措施,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