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1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65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166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1679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57篇
  3篇
中国医学   321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Responses of nasal mucociliary transport mechanisms to exposure to 6 ppm SO2 were studied in chickens in vivo. This model takes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cleft palate which exposes the mucociliated base of the nasal septum. Exposure to 6 ppm SO2 decreased the 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 along the base of the nasal septum. The minimum force required to move an iron particle along this area of mucous membrane by use of a magnetic field in viv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O2 exposure, while the minimum force required to move an iron particle on a pool of mucus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chicken and tested in vitro showed no change after SO2 exposure. The elastic recoil distance of mucus was measured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in vivo recoil dista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O2 exposure, while SO2 exposure did not change recoil distance in vitro. It is proposed that exposure of chickens to SO2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points of adhesion of strands of mucus between the acinar gland cells and the emergent extracellular mucus or adhesion of a mucous blanket to the cilia, causing mucociliary transport to be retarded or static.  相似文献   
42.
丹参和黄芪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91例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心衰)病人选用丹参和黄芪治疗作用。16例作气囊漂浮导管监测,发现黄芪明显增加心排出量、每搏量及心脏指数,而丹参无此作用,提示黄芪有正性肌力作用;30例给黄芪加党参,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某些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44例先丹参,继之丹参加黄芪,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能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提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性,黄芪有补气强心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中药蜡疗结合康复护理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联合单纯蜡泥外敷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行中药蜡疗干预。比较2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45±0.06)较对照组(0.85±0.10)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5.26±2.05)较对照组(20.68±3.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9、8.285,P<0.001);研究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71.30±8.21、75.24±7.98、74.12±8.65、67.59±9.94、79.30±10.01、85.60±6.85)较对照组(62.20±7.28、57.54±6.20、58.89±7.02、49.01±8.04、72.23±8.32、79.15±5.8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3、11.750、9.171、9.749、3.644、4.803,P<0.05)。结论 中药蜡疗结合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加味瓜蒌枳实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痰热蕴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痰热蕴肺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SAP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瓜蒌枳实汤,连续治疗2周,并比较两组SAP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免疫指标、炎症指标及肺功能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SAP患者治疗后X射线片病灶、肺啰音、咳嗽、发热、痰色、便秘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SAP患者的第1秒内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SAP患者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NLR值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SAP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关系 ,检测血浆内皮素 (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含量 ,分析其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结果显示 :1糖尿病各型患者血浆 ET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其中血瘀气滞组 >阴阳两虚组 >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 ,而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热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糖尿病各型患者血 CGRP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其中血瘀气滞组和阴阳两虚组 <气阴两虚组 <阴虚热盛组 ,而血瘀气滞组与阴阳两虚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微观机制及病程演变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肽能神经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关系,观察不同复方(活血化瘀复方、益气活血复方、理气活血复方)对血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给予高胆固醇和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分为6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硝苯地平、活血化瘀复方、益气活血复方、理气活血复方。下腔静脉取血,测血清钙、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Fura-2/Am标记,荧光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①造模组与对照比较,血清钙明显升高(P<0.05)。②所有复方均具有钙通道阻断剂样作用,能增加细胞外钙浓度,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造模组与对照组比较,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P<0.05),益气活血复方能使造模运动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降低,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血瘀证的形成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下降有关。②益气活血复方能降低胞内游离钙浓度,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开窍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48组大鼠随机分为6组,脑醒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尼莫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定NOS,LPO,SOD,GSH-Px,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活血化瘀开窍中药能适度提升脑组织NOS浓度,并能提高SOD,GSH-Px的的活性,降低LP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将《内经》中有关瘀血治不的内容概括为:①攻下逐瘀法,用于治疗瘀血邪热在内,且病情较重之证;②温经化瘀法,代表方为四乌骨一芦茹丸,用于治疗精血枯竭、月经闭止之证;③活血利水法,代表方为鸡失醴,用于治疗瘀血水停之证;④散寒化瘀法,代表方为熨方,本法适用于寒邪外袭、瘀血内停之证。《内经》有关瘀血治法的内容对后世中医瘀血之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中医学认为,气血失和,百病丛生,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现基于气血理论探讨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辨治思路,认为肺系疾病的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系因机体气血功能异常,加之外邪侵袭,导致“肺气虚弱,肺虚络瘀,肺热瘀阻,热壅血瘀”,总结出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为本,痰热瘀阻为标”,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理顺气血”为主要原则,临床上辨证应用“补肺理气、养血活血、化痰逐瘀、清肺热、利肺气、止咳平喘、凉血”之法,为临床从气血角度论治肺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