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otal glycosides of peony (TGP) is a natural immuno‐modulatory drug extrac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peony. It has been approved by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owever, data of TGP effect on psoriatic arthritis (PsA) is still scarce. In this study, 19 patients with PsA received 12‐week treatment of TGP, and clinical efficacy in joint manifestations was evaluated by DAS28 at weeks 0, 4, 8 and 12. Peripheral percentages of Tregs, Th1, Th2 and NK cells were analyzed, and serum Th1‐type cytokines (IL‐12, IFN‐γ and TNF‐α), Th2‐type cytokines (IL‐4, IL‐5 and IL‐10) as well as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IL‐2, IL‐6 and IL‐8) were concomitantly examined. Six patients (32%) exhibited ≥25% decrease of DAS28 (responders). Interestingly, all responders displayed a continuous decrease in Treg and Th1 numbers during TGP treatment, concomitant with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h1‐type cytokine levels. Serum IL‐6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responders. Non‐responders lacked these sequential alterations. Thus, TGP merits further consideration a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sA.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recovery of Tregs and Th1 may serve as prognostic markers to assess responsiveness to TGP treatment in PsA.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 TG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甲基化敏感基因ITGAL(CD11a)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利用磁珠分选获得外周血CD4+ T细胞,用不同浓度TGP(0,62.5,312.5和1562.5 mg/L)处理SLE患者CD4+ T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处理后CD4+ T细胞的活力。定量PCR检测ITGAL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表面CD11a分子表达水平。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ITG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TGP处理48 h后,各浓度组CD4+ T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1562.5 mg/L)ITGA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D4+ T细胞表面CD11a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DNA甲基化水平检测显示高浓度TGP处理组ITG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TGP可通过升高ITG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SLE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CD11a表达水平,初步揭示了TGP抑制SLE自身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选择健康人为受试者,从安全的初始剂量开始,评估红花丹皮酚膏的耐受性以确定其安全剂量,为制定本品Ⅱ期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共有46名健康受试者纳入耐受性研究,接受开放、随机、剂量递增、自身对照的单剂量方案或多剂量方案的临床试验.单剂量方案试验药物剂量分别为含生药量2.16g(4人)、4.32 g(6人)、6.48 g(6人)、8.62 g(6人)、11.46 g(6人)、15.24 g(6人),每日1次,每次涂敷24 h.多剂量方案试验药物剂量为8.62 g(6人)、11.46g(含生药量)(6人),每日1次,每次涂敷24h,连续涂敷给药7d.结果:单次给药安全剂量最大为15.24 g(含生药量),多次给药安全剂量最大为8.62 g(含生药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2.17%),可经药物治疗恢复,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红花丹皮酚膏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在正常人体应用的安全性,为Ⅱ期临床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白芍饮片中9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0~12 min,测定没食子酸)、258 nm(12~30 min,测定氧化芍药苷、儿茶素)、230 nm(30~38 min,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223 nm(38~42 min,测定苯甲酸)、275 nm(42~56 min,测定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230 nm(56~70 min,测定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结果: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13~0.87μg(r=0.9991),0.13~0.85μg(r=0.9991),2.50×10-3~17.50×10-3μg(r=0.9993),0.26~1...  相似文献   
55.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芍药根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法(NIR)测定芍药根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的方法,快速评价其质量。方法从四川、安徽、浙江采集了65份芍药根样品,晒干。先用UPLC测定样品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并测定其近红外光谱。选择53份为校正集样品,12份为验证集样品;以UPLC测定的含量为参考值,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通过优化波段、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主因子数等参数,建立校正集样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与NIR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根据未知样品(验证集)的NIR预测这2种药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53份校正集样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NIR预测值与UPLC测定值之间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437 2%和0.784 3%,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2和0.994 4。12份验证集样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NIR预测值与UPLC测定值之间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714 5%和0.632 4%,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 0和0.994 6。四川、安徽、浙江样品中这2种成分之和分别为5.49%、5.33%、4.81%。结论 NIR可快速同时测定芍药根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评价其质量。以这2种药效成分之和为指标,四川、安徽、浙江栽培的芍药根的质量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6.
白芍总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SS进行了TGP的开放性临床试验,TGP1.8g.d-1,治疗24w。结果TGP能明显增加唾液流率(P<0.05),降低血沉(ESR)(P<0.05),改善便秘症状;TGP能增加泪流率和降低抗α-Fodrin抗体水平,但无统计学意义。不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水平。治疗组有5例(16.7%)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结论白芍总苷对我国干燥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7.
不同炮制方法对毫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毫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为稳定白芍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nm。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195%,RSD=0.8%(n=6),4种不同炮制方法亳白芍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0.55%、2.70%、3.40%、3.25%。结论在白芍的炮制过程中,加热、加水浸泡、硫磺熏对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乳鼠心肌细胞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20只SD乳鼠的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建立H/R模型并随机分为H/R组、SB203580 (p38MAPK阻断剂组)、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组,正常心肌细胞组作为对照组. 采用T淋巴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心肌细胞,罗丹明B(Rhodamine B)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MTT 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Western-blot 法检测MKK3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3)、MKK6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p38MAPK、phospho-p38MAPK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H/R组MKK3、MKK6的蛋白表达增多,p38MAPK通路阻断剂SB203580和加味丹参饮均不能减少其表达;p38MAPK、phospho-p38MAPK在H/R 时表达均增加(P<0.01),而SB203580 和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均能减少其表达(P<0.01). 结论 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抑制p38MAPK表达及其磷酸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吴斌  朱宁  梁彩霞  张小莲  薛彬  张友山 《中国医药》2010,5(11):1003-1004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胶囊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同时口服甲泼尼龙,第1~4周,甲基强的松龙用量为24 mg/d,第5~8周,激素减量为16 mg/d;第9~12周,激素减量为8 mg/d;第12周起激素6 mg/d维持.治疗组同时服用白芍总苷胶囊0.6 g,3次/d.治疗期间原则上不加用其他肝病治疗药物. 结果 治疗组治疗16周后ALT为(62.6±6.4)U/L,AST为(46.3±12.3)U/L,总胆红素(TBil)(27.8±5.72)μ.mol/L,血清球蛋白(25.9±9.3)g/L,免疫球蛋白(IgG)(18.9±3.21)g/L;较治疗前[分别为(370.0±28.0)U/L,(136.4±28.7)U/L,(73.4±16.8)μmol/L,(49.8±11.7)g/L,(34.6±2.9)g/L]和对照组治疗16周后[分别为(108.0±8.9)U/L、(78.5±17.6)U/L、(42.3±16.8)μmol/L、(44.6±6.8)g/L、(26.9±3.4)g/L]下降. 结论 白芍总苷胶囊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0.
目的调查谯城区栽培牡丹的生产现状。方法通过政府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和样方调查3种方式,对谯城区牡丹的种植面积、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方法等进行系统调查。结果目前,谯城区牡丹栽培面积1214万亩,已成为丹皮全国最大的产区,占全国丹皮产量的37%左右,其栽培技术已趋于规范,但采收时间、加工方法因市场需求变化较大。结论谯城区应加大对主产药材丹皮的规范化种植、标准化采收力度,提高丹皮质量,促进丹皮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