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3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580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107篇
口腔科学   1107篇
临床医学   471篇
内科学   236篇
皮肤病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3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495篇
综合类   1585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512篇
药学   399篇
  5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风筝"皮瓣在眼睑前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亦称皮下蒂推进皮瓣)在修复眼睑前层(包括皮肤和眼轮匝肌)缺损的应用。方法于缺损邻接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风筝”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眼轮匝肌下剥离形成以眼轮匝肌为皮下蒂的“风筝”皮瓣,推进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用70无损伤缝线缝合。自1994年以来已用于14例,年龄15~64岁,缺损最大直径为上睑长度的1/3。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眼睑形态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对于眼睑前层范围较大不宜直接缝合,但尚有条件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中等大的缺损,用“风筝”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其优点是,皮瓣通过推进转移的方式覆盖创面,没有旋转和变形,转移后局部平整,无“猫耳”等畸形产生,皮瓣蒂部宽广,血运良好,愈合后肤色与四周一致。  相似文献   
62.
股前外侧区穿支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皮瓣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皮瓣设计方法,以便增加术前多普勒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具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穿支,通过血管造影术和拍摄X线片测量其直径、行程、分支和定位。用3D—doctor和Scion Image软件分别测量穿支供血的趋向性、三维重建和单穿支供血面积。结果股前外侧区共有外径大于0.5mm穿支16支,平均外径0.8mm,平均供血面积45.61cm^2,其中20%为肌间隙穿支,80%为肌皮穿支。平均蒂长为(3.15±1.43)cm。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穿支在浅筋膜中的平均长度为2.63cm。结论改良的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可以为皮动脉和穿支皮瓣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血管造影图像。本研究发现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的最大供血面积是30cm×20cm。以股前外侧区穿支设计的穿支皮瓣可以移植到下肢或身体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63.
We describe a procedure for “chain-link” combined tissue transfer connecting the vascular pedicle of a deep circumflex iliac flap with that of a forearm flap after wide resection of the mandible. Combination of these flaps facilitat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fect in both intra- and extraoral soft tissue and the mandibular bone. This method is useful when cervical recipient blood vessels are limited due to the wide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an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64.
总结胸腹轴型皮瓣早期修复上肢不同部位的深度蛇伤溃疡的经验,评价其应用价值。本组16例,胸脐皮瓣2例,侧胸腹皮瓣1例,髂腰皮瓣5例,下腹皮瓣6例,下腹分叶皮瓣1例,髂腰加下腹Y形皮瓣1例。术后1例皮瓣远端坏死,3例轻度感染,16例断蒂后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7年,皮瓣质地和弹性均好,手功能基本恢复。认为,带蒂胸腹轴型皮瓣是修复上肢深度蛇伤溃疡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To investigate a simple method during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surgically induced corneal astigmatism.Methods: A modified scleral flap incision was used in the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the postoperative changes in conreal astigmatism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peak value of postoperative corneal astigmatism was 3. 60 D, and the corneal astigmatism regression was 2. 11 D,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was less significant in modified scleral flap incis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limbal incison group (P<0. 05).Conclusions: The modified scleral flap incision is an ideal incision fo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hen phacoemulsifier is not available. Eye Science 1995; 11-. 136-139.  相似文献   
66.
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抗菌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用于感染创面的可行性,在家猪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主干分支为蒂的传统岛状皮瓣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用细菌计数、吖啶橙荧光染色测定白细胞吞噬指数和白细胞内杀菌率,应用激光多普勒、墨汁灌注、透明标本等方法,对两种皮瓣的抗菌力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的抗菌力明显降低,可能与皮瓣修薄后血供减少,白细胞功能相应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7.
地塞米松在大鼠缺血随意皮瓣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对大鼠缺血随意皮瓣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皮瓣下一次给予地塞米松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术后皮瓣下一次给予0.9%生理盐水3ml。均于术后7d取材,测定皮瓣坏死率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观察大体及病理切片。结果:实验组皮瓣坏死率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光镜下,实验组的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地塞米松能提高缺血随意皮瓣的成活率,大剂量一次性给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3年3月~2004年6月,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舌、口底、颊、咽侧壁及软腭缺损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1~77岁。颊癌11例,舌癌1例,口底癌2例,咽侧壁及软腭癌1例。均行病变及颈淋巴根治性切除,缺损范围3.0 cm×3.5 cm~7.0 cm×4.0 cm,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范围7.0 cm×3.5 cm~12.0 cm×4.0 cm。结果术后15例皮瓣均成活,肌皮瓣色泽与皮肤相似,外形无异常,张口不受限。术后10~15 d出现颊部皮瘘8例,术后4周二期断蒂修补后完全愈合。随访6~12个月,无舌运动受限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患者对术后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较强,成活率高,是修复口腔组织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9.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度完全性单侧唇裂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良Mi11ard法与裂隙缘粘膜瓣联合应用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笔者自2000年始应用此法对单侧完全性重度唇裂的鼻槛修复及口、鼻瘘口封闭、鼻堤重建效果满意。21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经术后复查效果满意。结果:该组病例在唇裂修复的同期行口、鼻瘘口之完善封闭。结论:此方法适用于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且齿槽骨裂隙较宽大者。  相似文献   
70.
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 6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3例 ,机器绞扎伤 2例 ,砸伤 1例。其中跟骨后 1/ 3缺损 3例 ,后 1/ 2缺损 2例 ,后 2 / 3缺损 1例 ,均伴有足跟软组织不同程度缺损和跟腱断裂。皮瓣范围 6 cm× 7cm~ 12 cm× 17cm。急诊手术 2例 ,择期手术 4例。采用异体骨修复跟骨缺损 ,跟腱“Z”字形延长钢丝固定于再造跟骨粗隆处 ,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 X线片显示 :移植异体骨对位良好 ,恢复了足跟结构。术后 3~ 6个月足跟部皮瓣感觉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个月~ 3年 ,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 ,未见明显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足外形饱满 ,可负重行走。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骨修复跟骨缺损 ,取材方便 ,且符合人体自然结构及功能要求。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 ,手术风险小 ,操作简便、外形好、有感觉 ,可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