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3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303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1158篇
口腔科学   342篇
临床医学   1151篇
内科学   594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533篇
特种医学   7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87篇
综合类   209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49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976篇
  22篇
中国医学   378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912篇
  2011年   959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We report here the first described case of utilizing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material as the contrast agent during a cathete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 The patient, a male infant with complex heart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 right isomerism, had a history of severe allergic reaction to iodine-containing contrast agents. A combination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a gadolinium contrast agent, however, provided us with good-quality images both before and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 without any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This method should therefore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angiographic procedure in children with a high risk of iodine-related allergic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2.
颈椎前路钢板位置与术后颈肩痛的相关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颈肩痛与钢板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6年7月间实施的219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观察颈椎侧位X线片上钢板在上下位椎体的覆盖率,正位X线片评估其侧方移位和成角,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评价手术前、后颈肩痛。应用Pearsons相关系数、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6.8个月(6~42个月),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与术后颈肩痛高度相关(相关系数P=0.417,P<0.001,n=8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钢板偏移和成角与术后VAS评分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P=0.314,P<0.001,n=82),与术后ND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P=0.379,P<0.001,n=66)。结论颈椎前路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是术后颈肩痛的原因之一,术中应注意调整钢板位置,尽量避免侧方偏移和成角。  相似文献   
83.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56例。按AO分类标准:A型20例,B型19例,C型17例。结果48例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8~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3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BO)原则,内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自1998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胫骨骨折患者182例。全部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12~18个月)。结果182例中有175例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并已拆除钢板,未发生骨髓炎、再骨折等并发症。经X线片检查,骨折均为骨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7例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发生率为3.85%。患者同时合并有腓骨骨折,主要并发症为术后骨不连。结论普通钢板内固定目前仍是基层医院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5.
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年9月-2004年8月,我科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42例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6.
87.
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Y”形)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6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Y”形)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共22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方法显露肱骨远端及关节面骨折者11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方法显露骨折者11例。术后常规中药熏洗、CPM机训练、手法等综合治疗。[结果]22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1a,平均28个月(13—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7个月(4~10个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结果:优9例(40.9%),良7例(31.81%)。[结论]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Y”形)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术后早期开始个体化患肢功能锻炼,结合中药熏洗、CPM训练、手法等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8.
The origin of image artifacts in an off-resonance spin-locking experiment is shown to be imperfections in the excitation flip angle. A pulse sequence for off-resonance spin locking is implemented that compensates for imperfections in the excitation flip angle through an off-resonance rotary echo. The off-resonance rotary echo alternates the frequency offset and phase of the RF transmitter during two spin-locking pulses of equal duration. The underlying theory is detailed, and MR image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chnique in agarose gel phantoms and in in vivo human brain at 3T.  相似文献   
89.
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存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8例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的颈椎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男1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10例,VAS评分2~8分,平均4.2分;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8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3例。均采用颈后路患侧关节突关节、侧块切除,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10例行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8例行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结果: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1例透明细胞癌肺转移患者死亡.余存活无复发。10例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术后疼痛VAS评分0—4分,平均1.6分。8例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5例术前C级者术后C级2例、E级3例,3例术前D级者术后D级2例.E级l例。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术后3个月4例m现骨性融合(其中1例3个月后失访),6个月7例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移位。无颈椎不稳。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1例术后5个月出现颈部疼痛;9例在术后9个月骨性融合;1例12个月时仍未能骨性融合,螺钉松动。结论:颈后路侧块钢板同定植骨融合可以实现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颈椎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90.
自锁式防旋自动滑动加压钉板的研制与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自锁式防旋自动滑动加压钉板(self—locking type pro-rotary auto-sliding&compression nail plate,LPSC—NP)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8具新鲜成年股骨近端标本,制成股骨颈骨折,分别用LPSC—NP、3枚空心钉、双头中空加压螺纹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LPSC—NP的承载能力和抗扭转强度、刚度均明显大于后三者。结论LPSC—NP固定股骨颈骨折牢固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该器械结构合理,简单适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