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0篇
  免费   1704篇
  国内免费   370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232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853篇
口腔科学   507篇
临床医学   2695篇
内科学   1032篇
皮肤病学   134篇
神经病学   618篇
特种医学   3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387篇
综合类   458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2012篇
眼科学   319篇
药学   1959篇
  80篇
中国医学   395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772篇
  2020年   877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713篇
  2017年   781篇
  2016年   845篇
  2015年   838篇
  2014年   1499篇
  2013年   1435篇
  2012年   1347篇
  2011年   1323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995篇
  2008年   904篇
  2007年   953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531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局部浸润麻醉在急腹症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0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手术前均采取相同的气管内插管全麻。观察组手术结束前给予罗哌卡因手术切口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不给予局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期疼痛、烦燥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麻醉前(p<0.001),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01)。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vs 75.00%,p<0.05)。观察组苏醒时疼痛、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全麻手术结束前追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效果更好,苏醒期更加平稳和安全。  相似文献   
992.
彭焱  杨晓辉  陆晓星 《现代保健》2014,(23):153-156
躯体形式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很强的专科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到综合医院就诊,但往往被误诊,临床识别率和有效治疗率很低,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流行现状、临床诊断、症状特征、发病机制、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社会和各科医生对该病的识别能力,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疾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加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分娩镇痛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1例为研究组,同期其他筛选条件相当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5例为对照组,在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抽肘静脉血进行雌二醇(E2)、孕酮(P)检测,于产后5 d进行EPDS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5 d的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的E2、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产后抑郁者的产后5 d的E2低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分娩镇痛对产妇雌孕激素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王海龙  于丹 《现代保健》2014,(27):48-50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部麻醉在无痛输卵管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行无痛输卵管结扎术的100例妇女(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组和F组各50例。D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麻,F组(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麻。观察两组手术的麻醉效果、术中体动、呼吸循环抑制、术后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麻醉效果评分、术后受术者VAS评分、术中体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术后4h内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条件下,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输卵管结扎术的效果与使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相当,但地佐辛组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提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部麻醉应用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在PACU全麻术后预防寒战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460例全麻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20例和综合保温组240例。常规治疗组按常规调节室温22~25℃及覆盖棉被保温。综合保温组在常规治疗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升温毯升温,术中、术后使用各种液体、冲洗液、吸痰液,术前消毒液均用温箱加温至37℃等综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手术结束时、在PACU期间和转入病房前10 min的体温,清醒、拔管和离室的时间以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综合保温组患者手术前30 min、手术结束时、在PACU期间和转入病房前10 min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同期的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保温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寒战的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且清醒、拔管和离室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综合保温措施有利于对全麻术后患者的复苏,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寒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传染性疾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长春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07-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0.40%(15 386/3 852 327),不同年份间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3,P<0.01)。其中14~45岁组报告病例比率(占46.70%)居首位,传染病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60.68%),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33.06%)。不同月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0,P<0.01),连续5年4月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0.53%)居首位,其次为12月份(0.51%)、5月份(0.48%)等;上报的传染病病种构成居前5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42.82%)、水痘(20.06%)、梅毒(16.96%)、风疹(5.41%)和肺结核(3.75%)。结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97.
俄罗斯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在过去的20年取得了卓越成效。从医疗机构、人员、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筹资、保险基金管理等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出发,对俄罗斯医疗卫生体制进行综述与分析;对我国与俄罗斯在医疗卫生体制建设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对我国医疗卫生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机理,通过与一些常用麻醉方法的对比,判断其在麻醉中伦理性的优势体现.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1%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B组:5%氯胺酮120mg/kg腹腔注射;C组:咪达唑仑5 mg/kg+芬太尼0.05 mg/kg尾静脉注射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使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麻醉方式,麻醉起效时间为:0.02±0.03 min,麻醉维持时间为:89.73±22.59 min,麻醉操作时间为:1.51±0.30 min,麻醉成功例数为:15例.结论 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方法与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相比,优点较为突出,尤其对实验大鼠麻醉中的安全性、利用率以及复苏后的动物伦理问题都有显著的提高和保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6例,均采取PNS行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盐酸罗卡因浓度分别为O.25%(A组)、0.375%(B组)、0.5%(C组),观察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卡因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5.5±4.5)min.明显慢于c组.但快于A组:B组的运动阻滞比例为57.6%,明显低于c组,高于A组;其B组、C组间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73.1%,无明显差异,但B组、C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375%.可适当地减少药物的用量,且麻醉效果得以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自IEC 60601-1:2005及其系列标准发布以来,由于其与第2版的标准理念和技术差异较大,在全世界医疗器械生产、检测及监管领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医用X射线设备的IEC60601第2版标准在我国执行经历了很长一段的时间,第3版的标准架构和技术参数与之有很多差异,本文就X射线设备两版标准的差异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