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92篇
  免费   24550篇
  国内免费   11852篇
耳鼻咽喉   3461篇
儿科学   15214篇
妇产科学   4268篇
基础医学   24954篇
口腔科学   4855篇
临床医学   41478篇
内科学   66240篇
皮肤病学   3709篇
神经病学   15765篇
特种医学   167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46172篇
综合类   42474篇
现状与发展   47篇
预防医学   23248篇
眼科学   5477篇
药学   35431篇
  217篇
中国医学   12924篇
肿瘤学   15489篇
  2024年   595篇
  2023年   4092篇
  2022年   7509篇
  2021年   15838篇
  2020年   10884篇
  2019年   15668篇
  2018年   10034篇
  2017年   10117篇
  2016年   12356篇
  2015年   14562篇
  2014年   25760篇
  2013年   23700篇
  2012年   25670篇
  2011年   23150篇
  2010年   20305篇
  2009年   19557篇
  2008年   18331篇
  2007年   18665篇
  2006年   16307篇
  2005年   11732篇
  2004年   7358篇
  2003年   6414篇
  2002年   5414篇
  2001年   4699篇
  2000年   4021篇
  1999年   3018篇
  1998年   3262篇
  1997年   2957篇
  1996年   2558篇
  1995年   2458篇
  1994年   2358篇
  1993年   1813篇
  1992年   2087篇
  1991年   1758篇
  1990年   1730篇
  1989年   1596篇
  1988年   1491篇
  1987年   1299篇
  1986年   1084篇
  1985年   2037篇
  1984年   2147篇
  1983年   1526篇
  1982年   1655篇
  1981年   1559篇
  1980年   1342篇
  1979年   1168篇
  1978年   945篇
  1977年   886篇
  1976年   806篇
  1974年   50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82.
83.
目的:探究翁连解毒汤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浊毒内蕴型UC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翁连解毒汤,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T细胞、NK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凝血功能、生命质量变化,完成治疗后总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NK细胞、T淋巴细胞组成、CR、TNF-α、IL-1 β、ESR、内毒素、IL-10、FIB、PLT、APTT改善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病理学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翁连解毒汤能抑制浊毒内蕴型UC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4.
85.
86.
目的分析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5月就诊,并经采集外周血DNA进行医学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靶向二代测序和一代验证,1个确诊为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0岁,与其同卵双胎哥哥均有相同的体征,深感觉受损、腱反射消失、肌肉可疑萎缩。先证者3个兄姐先后于1岁多夭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哥哥POLG基因均存在G.2558A(p.R853Q)、c.2890T(p.R964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亲。结论 POL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线粒体病家系成员有不同的表型;POLG相关疾病,即使同种基因变异,其临床异质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对2014-2016年在甘肃省和政县开展的白内障综合防盲干预项目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设计 横断面调查。 研究对象 甘肃省和政县2014-2016年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407例患者及术后半年109例患者。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卫生经济学问卷调查。通过净效益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总成本。主要指标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总成本、总效益、净效益、成本效益比、成本效果比。结果 2014-2016年项目期间甘肃省和政县白内障所致总体疾病经济负担为2142.28万元。白内障手术产生的总效益为3398424.98元,总成本为2939125.20元,净效益为459299.78元,效益成本比为1.16:1。项目每投入1万元可降低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导致的0.027%的致盲率和0.164%致残率;项目每降低1%的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的盲率,需投入36.47万元;每降低1%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的残率,需投入6.11万元。结论 在甘肃省和政县开展的老年性白内障防盲综合干预项目具有较好的产出回报比和较高的防盲技术效率。(眼科,2020,29: 298-303)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 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9.
BackgroundSom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develop hypoxemia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 some even requiring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LTOT). Lung function, especially diffusing capacity, and the annual decline in PaO2, are reported to be predictive factors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ung morphometry evaluated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s and LTOT initiation is unknown.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indices, including pulmonary function,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CT parameters, at baseline and LTOT initiation in two prospective COPD cohorts. In the Nara Medical University cohort (n = 76), the low attenuation area (LAA) and its fractal dimension (fractal D) were adapted as the indices for parenchymal destruction in CT imag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CT measurements and LTOT initiation was replicated in the Kyoto University cohort (n = 130).ResultsIn the Nara Medical University cohort, lower BMI (hazard ratio [HR]:0.70, p = 0.006), lower % diffusing capacity (%DLCO) (HR: 0.92, p = 0.006), lower %DLCO/VA (HR, 0.90, p = 0.008), higher RV/TLC (HR, 1.26, p = 0.012), higher LAA% (HR: 1.18, p = 0.001), and lower fractal D (HR: 3.27 × 10?8, p < 0.001) were associated with LTOT initiat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the Kyoto University cohort confirmed that lower %DLCO and lower fractal D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LTOT initiation, whereas LAA% was not.ConclusionFractal D, which is the index for morphometric complexity of LAA in CT analysis, is predictive of LTOT initiation in COPD patients.  相似文献   
90.
Central illustration: cumulativ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and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 (BVS) thrombosis rates after 1, 2, 3, 4 and 5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