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09篇
  免费   4833篇
  国内免费   2231篇
耳鼻咽喉   344篇
儿科学   937篇
妇产科学   1410篇
基础医学   10427篇
口腔科学   1865篇
临床医学   4271篇
内科学   5685篇
皮肤病学   1347篇
神经病学   2998篇
特种医学   10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3788篇
综合类   8328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12篇
预防医学   3661篇
眼科学   1052篇
药学   6542篇
  22篇
中国医学   1653篇
肿瘤学   420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856篇
  2021年   1744篇
  2020年   1472篇
  2019年   1524篇
  2018年   1491篇
  2017年   1637篇
  2016年   1678篇
  2015年   1783篇
  2014年   2810篇
  2013年   3872篇
  2012年   2841篇
  2011年   3186篇
  2010年   2710篇
  2009年   2499篇
  2008年   2542篇
  2007年   2675篇
  2006年   2553篇
  2005年   2379篇
  2004年   2180篇
  2003年   2005篇
  2002年   1660篇
  2001年   1442篇
  2000年   1188篇
  1999年   1014篇
  1998年   970篇
  1997年   893篇
  1996年   831篇
  1995年   776篇
  1994年   658篇
  1993年   612篇
  1992年   547篇
  1991年   492篇
  1990年   370篇
  1989年   377篇
  1988年   317篇
  1987年   243篇
  1986年   218篇
  1985年   386篇
  1984年   329篇
  1983年   228篇
  1982年   258篇
  1981年   206篇
  1980年   154篇
  1979年   104篇
  1978年   104篇
  1977年   63篇
  1976年   61篇
  1975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immunologic risk associated with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 against Class II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HLA) in kidney transplant (KTx) recipients is unclea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utcome of KTx when DSA was detected only against HLA Class II. To isolate the impact of anti-Class II DSA,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2 KTx recipients who at baseline had a positive B-cell flow cytometric crossmatch (FXM) and a negative T-cell FXM. Using alloantibody specification analysis, 58.3% (7/12) had DSA against donor Class II and 41.7% had no demonstrable DSA. Biopsy-proven AMR occurred in 57% (4/7) in the Class II(+) group and 0% in the Class II(-) group (p > 0.05). Peritubular capillaries stained positive for C4d in 86% (6/7) of the Class II(+) patients and in 40% (2/5) of the Class II(-) patients (p > 0.05). One patient in the Class II(+) group lost their graft at 3 months to accelerated transplant glomerulopathy, while all other grafts were functioning 3-37 months posttransplant despite the persistence of anti-Class II DSA. We conclude that KTx recipients with clearly defined anti-Class II DSA are at risk for humoral rejection suggesting that desensitization and/or close posttransplant monitoring may be needed to prevent AMR.  相似文献   
82.
用RT-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E基因核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建立检测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方法。方法:分别抽提登革2型病毒NGC株和从登革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分离得到的2型登革热病毒(DV)核酸(RNA),合成CD-NA第一链,经过RT-PCR得到cDNA产物,用Hinf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结果:通过RT-PCR检测登革2型病毒核酸。结论:登革2型病毒E基因核酸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快速诊断登革病毒感染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 124/3 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Ⅰ,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9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84.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肝硬化大鼠为动物模型 ,研究药物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 6 4只 ,以 6 0 ?l4油溶液 0 .3ml/ 10 0 g皮下注射 ,同时饮用 5 %酒精溶液 ,4 5d后制成肝硬化动物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4组 ,16只 /组。全麻下均行左、中叶肝切除术。术后各组按以下方案处理 :A组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1mg/ (kg·d) ,B组为泮托拉唑组 ,注射 0 .2mg/ (kg·d) ,C组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注射 0 .5U/ (kg·d) ,D组为两药合用组 ,同时给予泮托拉唑注射 0 .2mg/ (kg·d)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 0 .5U/ (kg·d) ) ,连续给药 1周。抽取静脉血样 ,取肝脏组织 ,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 (MI)、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P <0 .0 5 ) ,但各组间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泮托拉唑组及重组人生长激素均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两药联合应用肝细胞再生更明显 ,其详细机制须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小干扰RNA干扰大鼠神经元Nogo受体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Nogo受体(NgR)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原代神经元干扰其mRNA表达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4对化学合成的大鼠NgR特异性siRNA,72h后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NgR mRNA表达情况。结果4对siRNA均能够下调靶基因NgR的mRNA表达水平,siNgR199、siNgR562、siNgR772和siNgR964等干扰后,NgR 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siRNA干扰组的6.5%、62.4%、15.2%和6.86%,与对照siRNA干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合成的NgR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的干扰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内Ng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显著降低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冬凌草甲素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白血病作用,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yc和jun在人胎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胎龄分别为16周、22周(因治疗需要引产)的胎儿和意外死亡的足月胎儿冠状动脉前降支c-myc mRNA和jun mRNA的表达水平.杂交反应产物用图像分析仪(MIAS300)作定量分析.结果C-myc mRNA原位杂交反应产物与被测血管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在16周、22周和足月胎儿分别是70、56和10;Jun mRNA的杂交信反应产物与被测血管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在这三个时期分别是68、53和8.两个原癌基因在不同阶段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首次报道c-myc和jun在人胎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平滑肌的表达图型,c-myc和jun在胎儿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l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89.
90.
用超离心法制备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甲醇/氯仿脱脂;经Sephadex G-150层析及DEAE-纤维素(DE-52)离子交换得纯化载脂蛋白A-I(Apo A-I),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效价为1:32的特异性抗人Apo A-I抗血清。用本室建立的单向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了158名健康中年人与9名老人的血清Apo A—I含量,结果发现:β-脂蛋白<5g/L,总胆固醇<2mmol/L的人血清Apo A-I含量男女分别为2.06±0.16g/L和2.07±0.15g/L;而β脂蛋白≥5g/L,总胆固醇≥2mmol/L的人血清Apo A-I含量男女分别为1.75±0.15g/L和1.82±0.1g/L,由此可见,血脂正常的男性和女性的Apo A—I含量均显著高于血脂高的男性和女性。80岁以上老年人的血清Apo A-I含量为2.1±0.1g/L,也在正常范围。与文献报道比较,我国人的血清Apo A-I含量高于外国人,这与我国人HDL水平较外国人高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