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65篇
  免费   5837篇
  国内免费   2454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2366篇
妇产科学   202篇
基础医学   4106篇
口腔科学   408篇
临床医学   10549篇
内科学   12449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2789篇
特种医学   26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0862篇
综合类   11995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776篇
眼科学   918篇
药学   5601篇
  77篇
中国医学   3772篇
肿瘤学   2600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1449篇
  2022年   1970篇
  2021年   4000篇
  2020年   3560篇
  2019年   2738篇
  2018年   2557篇
  2017年   2783篇
  2016年   2701篇
  2015年   2554篇
  2014年   4519篇
  2013年   5036篇
  2012年   3861篇
  2011年   4215篇
  2010年   3256篇
  2009年   2992篇
  2008年   2943篇
  2007年   3108篇
  2006年   2801篇
  2005年   2539篇
  2004年   2264篇
  2003年   2184篇
  2002年   1356篇
  2001年   1217篇
  2000年   1075篇
  1999年   834篇
  1998年   740篇
  1997年   689篇
  1996年   611篇
  1995年   528篇
  1994年   442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195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137篇
  1985年   233篇
  1984年   152篇
  1983年   111篇
  1982年   133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73篇
  1978年   59篇
  1977年   46篇
  1976年   40篇
  1975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appa B(NF-κB)的活性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及疗效中的意义及其与W ilm s肿瘤基因(WT1)、B细胞淋巴瘤基因(Bc l-2)表达的关系。方法用EMSA方法检测4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病人(分初治、难治及完全缓解组)和30例对照骨髓细胞中NF-κB的活性,用RT-PCR方法检测了各组病人骨髓细胞中WT1、Bc 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难治组NF-κB活化明显高于初治组,初治组又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未检测到NF-κB活化;NF-κB活性与WT1、Bc l-2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909,P<0.01;r=0.494,P=0.037)。结论NF-κB的活性及WT1、Bc l-2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及疗效有关。难治性白血病疗效差可能与NF-κB的活性及WT1、Bc l-2的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温生理盐水(42~43℃)持续灌洗大鼠腹腔30 m in诱导胰腺组织高表达Hsp70,10 h后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AP),术后6、12 h检测血清和肺组织TNF-α水平,肺湿重系数,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数,肺组织常规病理评分及Hsp70免疫组化病理改变。结果与ANP组相比,42℃生理盐水腹腔持续灌洗预处理能明显降低SNP术后6 h和12 h的血清和肺组织TNF-α水平(P<0.05),并降低肺湿重系数、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数水平以及肺组织常规病理评分(P<0.05)。结论Hsp70对SNP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肺组织内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以16s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聚核酶链反应(PCR)法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收集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女13例,男4例,年龄17~79岁)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标本45份,其中17份来自细针穿刺(FNA),28份为术中标本。获取胰周渗液后,行细嚣通用引物PCR法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感染,并行手术治疗;7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未感染,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常规培养阳性检出率为84.4%;细菌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0%。PCR、培养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0%(9/10)、100%(10/10),特异性均为100%(7/7)。两者耗时分别为5h、3d。结论B超引导细针穿刺安全可行;PCR法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在急诊科比较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三组,UK组222例,SK组205例,r-tPA组201例。给予三种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心衰、休克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的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为81.3%,SK组为66.1%,UK组为58.7%。而病死率则反之,即r-tPA组为8.7%,SK组为9·2%,UK组为10.3%。r-tPA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K组和UK组(6.2%,1.5%,0.6%),而轻度出血以SK组和UK组多见。血管再通后,病死率、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结论r-tPA再通率高,溶栓疗效好。但对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应慎重,以防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林鹏焘  廖大清  刘进 《四川医学》2006,27(8):780-781
目的 建立急性分离果蝇成虫中枢神经细胞技术,并记录分析其钾电流。方法 取S、R或H品系果蝇成虫3—5只,分离出果蝇脑组织。胶原酶消化处理后,加入10%的胎牛血清果蝇培养基终止酶反应。巴氏吸管吹打,细胞悬液静置1h后用于电生理实验。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并分析其外向钾电流。结果 酶消化法成功急性分离出果蝇成虫中枢神经细胞。85%以上为Ⅱ型神经细胞,少部分为Ⅰ型和Ⅲ型神经细胞。记录到快失活与持续复合型、慢失活型、快失活和持续型四种全细胞钾电流。结论 本技术可成功急性分离三品系果蝇成虫中枢神经细胞,并记录到四种钾电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膜蛋白V(GPV)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前、后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31例住院AMI患者发病12h内,第2d,第3d和1周时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的P-selectin和GPV的含量,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12h起P-selectin和GPV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GPV当天达到高峰,P-selectin则在第2d达到高峰,第7d基本恢复正常范围(P〉0.05)。结论 GPV可以作为反映冠心病患者病程中血小板活化程度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997.
傅坤发  刘乃丰 《现代医学》2006,34(5):301-30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情况下血浆C型钠尿肽(CNP)水平,探讨CNP在AC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术前、术后24 h血浆CNP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CNP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ACS患者PC I前血浆CNP水平与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积分间的关系。结果ACS患者入院时血浆C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6.8±1.4)pg.m l-1vs(5.1±1.6)pg.m l-1,P<0.01],且PC I后24 h血浆CNP的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10.9±2.9)pg.m l-1vs(6.8±1.4)pg.m l-1,P<0.001]。PC I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血浆CNP水平明显高于LVEF>50%的患者[(7.8±1.1)pg.m l-1vs(6.1±1.2)pg.m l-1,P<0.001],但是血浆C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YHA)未见相关性。冠脉Gensin i积分与PC I前血浆CNP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76,P<0.001)。结论ACS患者血浆CNP水平明显增高,介入治疗后ACS患者血浆CNP水平继续增高,CNP在ACS发病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不同干预措施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8(IL-18)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ACS患者分为3个不同干预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5例、溶栓再通组12例及药物组36例,同时设立对照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患者入院时,治疗24、72h及7d血IL-18水平。结果63例ACS患者入院时IL-18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4h IL-18浓度达峰值,此时,3个不同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2h后3个不同干预组IL-18浓度开始下降,治疗7d时,急诊PCI组下降最快,溶栓再通组次之,而药物组IL-18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L-18可能可以作为评价ACS患者治疗疗效及预测预后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8例AMI患者,其中19例发生早期死亡。比较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CPK、CRP和BNP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参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在年龄、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CRP、CPK和BNP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42,P=0.011)、既往心衰史(OR 0.003,P=0.031)、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OR 1.626,P=0.046)及血浆BNP浓度(OR 1.009,P=0.042)、CPK浓度(OR 1.011,P=0.009)为AMI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既往有心衰史、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长及较高的血浆BNP、CPK浓度为AMI后发生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SARS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70.4%)患者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潜伏期为1~16 d,平均(6±4)d。92.6%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氧合指数(PaO2/FiO2)≤200者14.8%(7/47),PaO2/FiO2介于200~300之间者42.6%(20/47)。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血小板降低者分别为24.1%、46.2%和10.0%,心肌酶异常升高的患者占44.4%。CT影像以不规则实变融合病灶或伴支气管充气征(61.1%)及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或碎石路样改变(53.7%)为主。病灶常累及双肺,以双下肺受累为主。重症SARS组应用激素和无创通气治疗的比例(100%、55.6%)均高于普通SARS组(77.8%、9.0%)(P<0.01和P<0.05)。营养支持及提高免疫力等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措施。肺纤维化遗留组急性期的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与无肺纤维化遗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RS的发病与密切接触病人有关,肺CT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急性期肺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多、氧合指数低的SARS患者易遗留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