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230篇
  免费   14296篇
  国内免费   5959篇
耳鼻咽喉   3795篇
儿科学   1274篇
妇产科学   1755篇
基础医学   8968篇
口腔科学   5011篇
临床医学   36304篇
内科学   13872篇
皮肤病学   568篇
神经病学   5573篇
特种医学   439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7篇
外科学   10949篇
综合类   75261篇
预防医学   23533篇
眼科学   1438篇
药学   26161篇
  379篇
中国医学   18285篇
肿瘤学   7302篇
  2024年   1646篇
  2023年   5822篇
  2022年   4606篇
  2021年   5672篇
  2020年   6526篇
  2019年   5452篇
  2018年   3235篇
  2017年   5655篇
  2016年   6610篇
  2015年   7415篇
  2014年   11795篇
  2013年   11795篇
  2012年   15038篇
  2011年   15870篇
  2010年   13776篇
  2009年   15340篇
  2008年   16066篇
  2007年   14759篇
  2006年   14473篇
  2005年   13777篇
  2004年   12270篇
  2003年   12991篇
  2002年   11041篇
  2001年   9474篇
  2000年   6437篇
  1999年   5847篇
  1998年   4856篇
  1997年   4464篇
  1996年   3910篇
  1995年   3316篇
  1994年   2737篇
  1993年   2405篇
  1992年   2042篇
  1991年   1838篇
  1990年   1461篇
  1989年   1621篇
  1988年   705篇
  1987年   569篇
  1986年   413篇
  1985年   342篇
  1984年   162篇
  1983年   142篇
  1982年   10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70-173
目的:通过阶梯式减低CT扫描的重要参数——管电压,探讨不同管电压对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变化的影响,并分别评价肺窗与纵隔窗的图像质量,寻求双肺、纵隔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佳平衡点。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因支气管肺炎行胸部CT检查的60例患儿,以20 k V为一阶梯,随机将患儿分成3组,A组为120 k V,B组100k V,C组80 k V。计算各组的有效剂量(ED),并对各组肺窗及纵隔窗图像分别评分。结果:不同分组患儿的辐射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电压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明显减低,C组条件下患儿的辐射剂量比A组条件下平均降低约78%,比B组条件下平均降低约64%。不同管电压组患儿的肺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当的降低管电压不影响肺部疾病的诊断。纵隔窗图像各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低的管电压影响纵隔疾病的诊断。结论:阶梯式剂量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地寻找出双肺、纵隔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佳平衡点,做到合理的使用低剂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病理诊断的50例肝占位患者,其中癌性结节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32例。对比2组能谱图像,对比能量为40、50、60、70、80、90 keV时对比2种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对比噪声比;采用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碘浓度比值鉴别2种病灶,得出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动脉期肝硬化结节组40~90 keV对比噪声均较癌性结节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肝硬化结节组60~90 keV能量下噪声均较癌性结节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碘浓度比值鉴别2种病灶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结论宝石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和癌性结节鉴别上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肝上癌性结节确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和增强CT(CE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PRISMA报告规范开展Meta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18F-FDG PET/CT和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研究,时间至2019-04。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汇总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篇18F-FDG PET/CT及13篇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原始研究,分别包括322例患者的467个病灶和748例患者的943个病灶。Meta分析显示,18F-FDG PET/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92(95%CI为0.87~0.94)、Spe=0.95(95%CI为0.82~0.99)、AUC=0.97(95%CI为0.93~0.99);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72(95%CI为0.66~0.78)、Spe=0.99(95%CI为0.93~1.00)、AUC=0.87(95%CI为0.83~0.89)。此外,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Sen(Z=2.34,P=0.02)和AUC(Z=2.21,P=0.03)值低于18F-FDG 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CECT,18F-FDG PET/CT对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视为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76.
77.
陈莹  邹丽贞  钟仲鸿  邓志敏 《新中医》2019,51(1):220-222
目的:观察八味黄连跌打水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收治的156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八味黄连跌打水外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并对观察组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各证型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RO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八味黄连跌打水联合手法治疗对湿热型肩周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八味黄连跌打水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提高临床疗效,对湿热型肩周炎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妇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同病种行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体象量表BIS评分和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指标。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不需要辅助操作,未中转开腹。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24 h VAS评分、体象量表BIS评分和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设备,符合卫生经济学特点;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以及标本取出方便的优势,LESS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石家庄、张家口3市抽取的6 173名≥60岁城乡老年人中确诊为COPD的567例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COPD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3.60±5.90)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收支状况、医保类型、家人督促就医、不舒适时间为COPD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应重点关注经济状况和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