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2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52篇
妇产科学   124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1055篇
内科学   1156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611篇
特种医学   500篇
外科学   1440篇
综合类   754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48篇
  4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18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31.
目的研究可控性丝线的致栓效果及其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初步疗效。方法将丝线一端留置于不同管腔大小的静脉内,另一端挂于血管壁埋于皮下,实现其可控性,用经过不同处置的丝线,分别留置于兔耳缘静脉、股静脉,观察其引起血管栓塞的效果。选择致栓效果较好的丝线组,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患者。结果几种经不同处置的丝线,均能不同程度地起到闭塞血管的作用,对于管腔稍大,血流较快的静脉(兔股静脉),浸泡丝裂霉素并打结的丝线组,致栓效果最好;临床初步应用证实,可控性丝线治疗体表难治性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结论可控性丝线静脉内留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操作简便的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血管成像(MR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MRA和DSA检查,MRA采用二维时间飞越法(2DTOF)。对MRA与DSA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A表现有1静脉充盈缺损(14例)、静脉闭塞和中断(8例)、静脉再通(3例)、侧支循环形成(25例)。以DSA为标准,MRA诊断出所有病变,但有1例假阳性。结论MR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等微创技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的临床经验. 方法 1989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32例K-TS,对深部异常的动静脉瘘和下肢异常的动脉侧枝进行栓塞治疗,对功能不全的深静脉瓣膜进行微创修复,对粗大的曲张静脉行激光光凝治疗,对肢体血管瘤和局限性迂曲成团的细小静脉丛注射硬化剂. 结果 32例随访1~7年,平均5年,未见复发.29例肢体曲张静脉包括网状静脉扩张完全消失,造影检查动静脉瘘当即消失,股骨异常血液供应消失.32例肢体增粗现象逐渐减轻.32例血管瘤于注射后2~3个月完全硬化、消失或明显减小但无按压缩小现象.7例瓣膜修复者多普勒检查股浅静脉无明显返流. 结论血管内介入、血管内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小切口瓣膜修复等综合治疗K-TS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近期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 150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50条患肢)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4周患者对手术的自身评价、手术前后CEAP(clinic,etiologic,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分级和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1)min和(69±9)min(P>0.05),A组术后疼痛轻、下地时间早、住院天数少、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但皮下硬结发生率高于B组;对手术的评价A组为(11.21±2.00)分优于B组(10.52±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CEAP分级和VCSS计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手术前后VCSS分差为(4.6±2.5)分和(4.3±2.7)分(P>0.05).结论 利用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有效,且微创、并发症少.CEAP临床分级和VCSS临床记分可用于其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5.
<正>laboratory equipment,akey to success is not only high quality,complete,technician knowledge,skills,and experiment a clear purpose,select the project has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36.
Abstract: Adequate venous access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 (TPEX). The simplest kind of venous access is venipuncture of antecubital veins, but this technique may be limited by venous size or scarring following the procedure, requiring the placement of a specialized vascular access device (VAD). VADs provide reliable central venous access and may remain in place for several weeks or months, depending on the VAD and the venous site chosen. Their use, however, is potentially limited by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We discuss indications for insertion, choice of catheter and access site, and complications of VAD placement for TPEX.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急性动脉栓塞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本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40例病人均存在在低T3、低T4和高rT3血症,且以重症病人最明显,T3水平低于0.5nmol/L者病情危重,T4低于50nmol/L者预后不良;低T3、低T4和高rT3血症均随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后  相似文献   
39.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影响妊娠,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占了一定比例。本文就抗磷脂抗体的性质进行详细阐述。血栓形成是APS的主要病理基础和突出临床表现,随着研究深入,APA对早孕期滋养细胞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APA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目前仍有争论。本文还介绍了APS最新的治疗进展,为今后的APS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道从1985年7月到1993年12月检出有狼疮抗凝物质患者45例,有血栓栓塞现象14例,占31.11%。我们就其病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